打開ChinaNews閱讀

【改革開放再出發】 楊淩自貿片區需提升服務經驗 推動國際合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2018-04-23 10:56:54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陜西自貿試驗區”)分為三個自貿片區,其中的楊淩自貿片區(以下簡稱“楊淩片區”)作為目前中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具有農業定位的自貿片區,一直備受外界的關注。獨特的農科特色使得楊淩自貿片區不僅成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的特色所在,也肩負著國家層面農業對外合作交流的使命。

  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週年考”之際,楊淩自貿片區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截止2018年3月底,楊淩自貿片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622戶,同比增長112.3%,已引進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會、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等6個國外機構入駐國際農業科技商務平臺,推動建設了中哈、中美等6個海外示範園區和中美、中以2個科技試驗園區。

  雖然成績喜人,但是對於肩負重大使命的楊淩片區來説,也同樣面臨著種種挑戰。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簡稱“西農”)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王徵兵進行了專訪,請他對楊淩自貿區的發展提出建議。

  【專題 陜西自貿區  功能區先手棋 加摘要+移動列表+三秦大地 西安】(頁面標題)楊淩自貿片區需提升服務經驗 推動國際合作 (內容頁標題)【改革開放再出發】 楊淩自貿片區需提升服務經驗 推動國際合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徵兵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宋佳 攝)

  使命重大:代表陜西特色,帶動中國農業發展

  楊淩片區是中國第一個農業自貿片區,王徵兵教授認為,這使得陜西自貿試驗區有了和其他11個自貿試驗區不一樣的特色。他説:“設想一下沒有楊淩農業自貿片區,陜西搞工業、信息和電子産業,那就和其他10個自貿試驗區沒有太大區別,但是陜西加入了楊淩片區,讓陜西自貿試驗區具有了獨特性。”

  除了賦予陜西自貿試驗區鮮明的特色之外,楊淩片區更大的使命在於帶動陜西農業的發展,進一步帶動整個中國農業的發展。

  楊淩自貿片區的設立吸引了一大批外國涉農企業在這裡設立分公司。王徵兵説:“中國的農業版圖很大,農民很多,對於國外涉農企業來説是一大市場,在中國設立分公司的首選一定是楊淩這個唯一的涉農自貿片區。”據王徵兵了解,德國一家農業機械企業已經準備在楊淩設立分公司。

  “德國的農業機械是世界領先的,在楊淩設立分公司後,可以通過楊淩把農業機械賣到整個中國。這樣一來,楊淩成為一個世界農資和農産品交易的中心,這對陜西農民來説,購買先進的農資更加便利,讓陜西的農業首先能夠在外國科技的引領下得到提升,進一步帶動整個中國農業的發展。”王徵兵如是説。 

 最制約因素是缺乏服務經驗

  在楊淩自貿片區成立之初,有媒體報道中提到,楊淩農業總體規模較小,企業競爭力弱,楊淩農業科技城發展時間較短,多數企業尚處於創業期或成長期,規模小,産業鏈未形成,缺乏實力雄厚的大企業。

  但是,王徵兵認為這並不是制約楊淩片區發展的主要因素,他説道:“過去企業不願意在楊淩設立分公司,是因為楊淩距離大城市遠,消費人群少,人才也少,現在成為自貿片區後,可以通過楊淩把産品賣到世界去,對企業自然就有了吸引力。”

  根據楊淩片區一週年建設情況發佈會的報告,截止到2018年3月底,楊淩自貿片區新增各類企業540戶,同比增長140%,增幅創歷年之最。

  同時,王徵兵認為,企業的多少只是其中一個衡量因素,對於楊淩片區來説,最終目的不是把楊淩的農産品賣出去,而是通過楊淩這個窗口把中國的農産品賣出去。

  站在這個角度上,目前最制約楊淩自貿片區的核心因素是缺乏服務經驗。王徵兵説道:“自貿區對於楊淩來説是一個新生事物,怎樣管理才能和國際接軌還需要探索。雖然目前楊淩片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政策、但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還需要提高。”

  王徵兵認為,由於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原因,“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自貿片區工作人員的服務理念與國際相比還有差距,要儘快實現與國際接軌需要主動學習。首先,可以高薪引進外國自貿區的華人管理服務人才;其次是從上海等第一批自貿試驗區引進管理服務人才。

 增加留學生數量以推動國際合作

  楊淩自貿片區自誕生以來,就是以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農業國際合作為重點,通過全面擴大農業領域國際合作交流,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帶。

  在一年的時間中,楊淩自貿片區以農業創新和示範推廣為重點,不斷創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現代農業合作機制,搭建了農業國際合作服務平臺,在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建立了6個農業示範園區,並且建立了絲綢之路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通過這些措施,帶動了國內農業新品種和農業設備的輸出,推動了農業技術品種合作。以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為例,截止目前,共從國內引進小麥等6大類48個品種,其所研發的冬小麥5號具備抗繡、抗旱、高産等優點。

  此外,楊淩片區還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後承辦了哈薩克斯坦、蒙古等農牧專題培訓班,接收了50余名留學生。

  王徵兵非常肯定“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的建設,同時他也為楊淩片區的國際合作提出了建議。王徵兵説道:“楊淩作為唯一農業自貿區外國人知道的不多,所以我認為要加大對外宣傳,尤其是對涉農的企業,吸引他們到中國唯一的農業自貿區設立分公司。”

  除此之外,身處西農的王徵兵還從切身感受出發,建議加大留學生的招收規模,他説:“我準備給教育部寫信,建議將西農的留學生數量從現在的300人擴到至少1000人。”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王徵兵感受到,留學生通過在西農的學習生活中了解了中國先進的技術,他們回國之後大大促進了中國與外國的交流合作,“這些留學生的家庭在本國內一般都有企業,回去之後這些企業有可能與中國的企業合作。我也帶了幾個外國留學生,好幾個都在做中國和他們國家的貿易。”王徵兵説道。

 

編輯:李妍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