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二屆陜西“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上,記者切身感受到了環保産業的蓬勃發展,其借助各種新技術、新理念,不斷開拓新的發展途徑,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此次博覽會上,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鼓”)運用創新理念打造的“綠動力”和“綠方案”,旨在助推城市綠色能源變革,引人矚目。
陜鼓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技術總監張瑾告訴記者,陜鼓基於在能量轉換領域的技術積累和裝備優勢,同時借鑒互聯網思維,緊跟節能環保産業升級要求和綠色發展的新方向。近年來,陜鼓創新開發了能源互聯島技術和方案,在陜鼓臨潼工業園區建成了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將園區裏的各種能源循環利用。自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投運以來,陜鼓萬元産值能耗由21.08千克標準煤降至目前的14.99千克標準煤。
據了解,這項技術和方案已在合成革廢水處理、熱電聯産、智慧製造園區、鋼鐵企業退城入園、石化行業流程工業能源優化和環保産業升級等市場取得突破,得到了智慧城市、軍民融合等領域用戶認可。
陜西省水務集團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在博覽會上推出水資源循環膜法處理系統,利用高新技術實現水資源的凈化和循環利用。
該公司工作人員宋娟介紹説,該處理系統的核心技術是膜分離技術。膜分離是一門新興的分離技術,廣泛應用於化工、制藥等領域。膜分離技術代表著未來水處理發展的時代潮流,水處理中常用的膜技術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4種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的原水水質,選用不同的膜技術,分離或截留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質。在水處理工程中,採用超濾技術可截留去除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活性污泥、藻類、細菌、病毒等,極細的超濾膜孔可實現超高的截留率,獲得高品質的水。
現身於博覽會的陜西秦草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生態企業,致力於生態修復。記者獲悉,該公司著眼于先科研後修復,積極建設種質資源庫(圃)和陜西本土植物研究院,將大秦嶺的植物用於生態修復;構建專項生態修復與防治研究體系,科學掌握不同環境類型的生態條件,為生態修復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持;同時構建陜西生態大數據庫並開展應用性研究,掌握生態變遷規律,打造適地適情的生態修復系統,為陜西的生態健康貢獻智慧和力量。(記者 沈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