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高陵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關於脫貧攻堅的系列決策部署,實施“春季攻勢”“夏季會戰”,全力打好脫貧攻堅和農村工作系列“組合拳”,以“五聯”互動發力助推“五個美麗”建設,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高陵樣板。
今年初成立的仁何聯村黨委,是高陵區把基層黨建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的縮影。該區堅持以黨建引領扶貧,以扶貧促進黨建。通過把何村等4個行政村以黨建聯合,依託“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讓四個村子在設施農業産業上實現規模化效應,變一枝獨秀為抱團致富,真正實現以黨建帶産業、以産業促致富。
在産業方面,高陵區將産業、金融、就業、“三變”改革等融合推進,極大地激發了鄉村的經濟發展活力。設立産業幫扶基金,將全區貧困戶納入“發展無憂型”和“自主發展型”兩種模式,累計發放産業分紅資金37.25萬元。強力推進“十千百萬”工程,大力發展設施瓜菜、設施冬棗、奶山羊等主導産業。構建産業技術服務110指揮體系,成立4支技術服務隊,為貧困戶提供24小時上門服務。與此同時,該區進一步加快19個“三變”改革試點村的工作進度。深入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三送活動,目前全區154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已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150人。公益專崗安置上崗8人、貧困戶自主創業5人,共發放金融扶貧貸款23筆共79萬元。此外,還以共享村落、源田夢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為重點,不斷擴大“開髮式”扶貧政策的受益面,群眾脫貧致富的“造血能力”進一步增強。
村裏環境越來越好、健身休閒的地方越來越多……高陵農村群眾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身邊的變化,享受到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所帶來的各種“紅利”。 據統計,今年以來,高陵區已累計安排區級扶貧資金3100余萬元,已實現全區各村入村道路全部硬化;均建有飲水設施;均建有文化、體育、娛樂設施;廣電網絡已覆蓋全區90%地區;完善建立村級衛生室 127個,配備鄉村醫生共196名。
如今,高陵已形成了一股脫貧攻堅的聯動合力,助力全區脫貧工作駛入“快車道”。成立16個行業脫貧專項工作組,還有社區、村黨員、優秀青年、社會團體、愛心企業5類志願服務隊,合力脫貧攻堅。立足年度計劃脫貧任務,該區還建立了脫貧退出“紅黃綠”預警清單,動態標注每戶脫貧工作進展和各項指標達標情況,夯實幫扶責任、提升幫扶成效。此外,高陵區在5個涉貧街道開展庭院小種植、小畜牧、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貿等“五小”庭院經濟創建工作,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打造生態人家,多方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記者 龐樂 實習生 王繼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