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2022-11-23 16:27:04來源:群眾新聞網編輯:趙浚喆責編:高崗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到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對綏德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一年中,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始終加強非遺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綏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努力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轉載)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強化保護,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為了加強綏德縣對其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在過去的一年裏,陳列館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驗收等系列工作,進一步完善了非遺保護傳承體系。開展了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申報工作,預申報國家級傳承人3名,申報並通過省級非遺項目3項,市級非遺傳承人16名。建成了秧歌、傳統醫藥、泥塑等4個傳習所。在廣泛進行非遺普查工作後,編印了《陜北· 綏德嗩吶曲牌》、《陜北秧歌》書籍,發行《陜北·綏德嗩吶曲牌》光碟,錄製了《陜北秧歌》音樂U盤,用文字、影像的方式對我們的非遺項目進行了收集保存。打造了非遺小劇場,每週定期開展非遺展演活動,營造了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以陳列館為中心,打造輻射鄉鎮的傳習基地,在崔家灣鎮蘇家圪凸村打造了國家級項目陜北秧歌(南路秧歌)傳習基地,目前已全部布展完成。

(轉載)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發揮優勢,保護成果人民共享

  一年來,綏德縣文化館、非遺小劇場免費開放培訓、排練、輔導活動90余場,服務人次達1.5萬餘人;陳列館接待約3萬人次,其中包括省市縣各機關單位學習、各大報社、媒體採訪、節目錄製、各大院校主題教育學習、旅遊團紅色旅遊路線等,陳列館還開展了中小學生課外研學活動,提供“有聲、有形、有感”的文化遊覽,目前已有2000余人次的中小學生走進陳列館,近距離參與實踐互動,感受傳統文化的氛圍和魅力。陳列館還組織開展了春節非遺線上展,線上展播了傘頭秧歌、綏德平安書、綏德剪紙、陜北秧歌等非遺項目,同時,還開展了“陜北民歌新時代——群眾廣場歌匯”大賽,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鄉村振興非遺同行”為主題的惠民演出分別走進多個鄉鎮、景區、學校等地,一年共計70余場。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積極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培訓,目前累計開展7期秧歌培訓,1期石雕培訓、5期剪紙培訓、3期嗩吶培訓、2期非遺傳承人和文化站骨幹培訓,涉及全縣各個鄉鎮。“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公益宣傳活動當日,邀請全縣54位非遺傳承人進行了現場展示,共展出剪紙作品550幅,泥塑107件,石雕127件,柳編45件,蘆葦製品20件,充分展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讓人民群眾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

(轉載)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文旅融合,非遺活化路徑拓展

  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位於國家AAA級景區綏德縣文化廣場旅遊景區內,陳列館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結合非遺文化打造特色活動,在館內增設傳承人展示互動區,展示石雕、泥塑、剪紙、綏德平安書、陜北民歌,通過傳承人的表演、製作的過程,打造沉浸式非遺體驗中心。陳列館以旅遊線路為依託,以“非遺”體驗區為載體,推進“非遺”元素與旅遊融合發展,讓遊客領略我縣的“非遺”産品魅力。  

(轉載)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下一步,陳列館將積極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出豐富多彩的非遺主題線路、旅遊文創産品,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應用5G、AI、VR等前沿科技手段,讓遊客獲得沉浸式的觀賞體驗,在不改變“非遺”真實性基礎上,賦予“非遺”生機與活力,促進“非遺”與文旅經濟深度融合,增強文旅經濟內生發展動力。

(轉載)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留住歷史根脈 傳承中華文明

  綏德縣文化館副館長閆慧説:“對於我們非遺保護工作來説,我們應該更加堅定地紮根於人民,紮根于陜北這塊土地,更深入地進行田野調查,發掘豐富非遺資源的社會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在尊重人民、適應時代的基礎上,堅持守正創新,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如今,綏德非物質文化遺産已成為綏德縣一張亮麗的名片。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陳列館將持續致力於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家門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讓非遺傳承和基層文化遍地開花,人民群眾獲得越來越多的文化實惠。(群眾新聞網記者 李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