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病、壓力催人成長——專訪遼寧隊球員張鎮麟
來源:新華社  |  2023-05-19 09:22:00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傷病、壓力催人成長

  ——專訪遼寧隊球員張鎮麟

  新華社記者吳博文、曹奕博、潘昱龍

  15日,幫助球隊獲得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總冠軍後,遼寧隊球員張鎮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球場上的自信來源於日常的努力訓練,經歷的傷病、壓力則促使他更快成長。

  談及獲得個人第二個CBA總冠軍的感受時,張鎮麟坦言,前一段時間精神緊繃了太久。“緊張了好久突然松掉了,整個人像‘垮掉了’一樣。球場氛圍很好,現在腎上腺素還比較高。”

  張鎮麟在本賽季常規賽第一階段遭遇傷病未能出場,此後競技狀態也出現起伏,但他通過積極調整在總決賽第一場比賽中發揮出色,成為CBA總決賽歷史上首位拿下“三雙”的本土隊員。

  張鎮麟認為,自己的調整能力和成長並不是一瞬間完成的,而是要歸功於一整個賽季的磨煉。

  “這個賽季對我來説是最困難的一個賽季,剛開始經歷傷病,身體不適,之後又有傷病,隊伍人員短缺,一系列(因素)疊加在一起,我個人、整個團隊壓力都特別大。”張鎮麟説。

  對於自己的傷病和身上背負的壓力,張鎮麟也有自己的看法。“沒有這些傷病、壓力,也不會讓我成長那麼快。不光是心態上,更多是磨煉自己的能力,還有跟團隊的默契、信任程度。”

  張鎮麟表示,希望在場上有更多擔當,可能季後賽前幾場比賽有一些起伏,但後來慢慢調整回來了。

  “隊伍、教練、家人一直在給我鼓勵,讓我不要有太大壓力,就是一場比賽,相信自己的能力。後來慢慢就好起來了,我們挺過了最難的那段時光,挺進了總決賽。”

  本賽季張鎮麟在場上場下的表現都越發全面、成熟。對於自己在球隊戰術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説:“這支球隊每個人實力都很強,我們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每天我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是一支成功團隊必不可少的。”

  半決賽中,遼寧隊一度總比分1:2落後廣廈隊。關鍵的第四場比賽,遼寧隊半場落後8分(44:52),憑藉著張鎮麟在第三節的出色發揮,遼寧隊反超比分並最終拿下比賽。

  回顧那場關鍵比賽,張鎮麟透露,當時沒有那麼在意比分,更在意比賽本身。“如果當時要趕緊去追回比分,可能會給自己造成更多的壓力,反而會對比賽的勝負有影響。”

  張鎮麟在採訪中分享了帶傷備戰常規賽第二階段時的感受:“太艱難了!腳其實沒有完全康復,甚至一直在腫脹,但是我已經缺席一個階段的比賽了,接下來無論如何都要參加比賽。”

  “當時腳發不上力,跑步、加速都困難,有時候會投很多‘三不沾’,有時候甚至會投到計時器上,甚至隊友和教練對我都持懷疑態度,‘他這個狀態能馬上適應比賽嗎?’”

  張鎮麟則自信地告訴隊友:“不要擔心,我肯定會在比賽時有所作為。”

  張鎮麟坦言,這份自信源於場下的努力:“當時真的付出很多努力,全隊備戰期間,我會每天抽出4個小時提前去訓練,每天4個小時,一週我就會比別人多出幾十個小時訓練時長,這些努力造就我現在的自信。”第二階段復出後的首場比賽,張鎮麟便得到23分。

  他告訴記者,接下來要給自己放一個“小小的”假期,利用這段時間陪陪家人,隨後計劃赴美訓練。“因為這賽季起伏有些太大了,(想)去彌補下這個賽季的不足。”

  對於將於今年舉辦的男籃世界盃,張鎮麟表示:“無論教練把我放在什麼樣的位置,我都會盡我所能,盡我最大的能力和熱情去做好每一分鐘的事情。”

  總決賽中,張鎮麟憑藉自己出色的身體素質頻頻上演高難度扣籃。

  對於自己的比賽風格,他説,其實今年一整年,因為傷病的影響,並沒有太多扣籃的慾望,更多的是想要保持健康。

  “身體疲勞、傷病真的特別影響場上發揮,但經過一年的恢復調整,總決賽狀態慢慢回暖,在自己的主場,看到一些空位機會就想去展現自己,想把能量帶給隊友,還有球迷們。”

  除了CBA聯賽,張鎮麟此前還參加過美國大學生體育協會(NCAA)男籃比賽、美職籃(NBA)夏季聯賽等海外聯賽。他希望通過這些比賽磨煉自己的心態:“每個聯賽有不同的規則、不同的打法,如何找到自己正確的定位、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最重要的。每支隊伍對一個球員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長去幫助隊伍贏球是最重要的。”

  本賽季開始前,張鎮麟在海外訓練期間調整了自己的投籃手型。他介紹説,此前的投籃手型有些限制發展上限,經過各方面的考量,就下定決心更改手型。“改完(手型)以後在技戰術、為球隊拉開空間以及個人特點方面有很大幫助,只不過需要更多時間適應。”

  場下的張鎮麟和同齡人一樣熱愛生活,訓練的間歇期經常和隊友一起分享個人生活。

  “我覺得生活裏不只有籃球,了解一個人也不光是看他在球場上的表現,聊一聊籃球以外的話題,能換一換心情。”張鎮麟説。

編輯:王悅陽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