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國戶外運動産業大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專題活動日前在雲南大理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林草局、浙江省體育局及多地政府、企業、學界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兩山”理念在戶外運動領域的創新實踐展開深入探討,共同擘畫生態保護與産業振興協同推進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國家林草局林場種苗司副司長顏國強在活動仲介紹,我國已分批建成12條、總長度達2.2萬公里的國家森林步道,並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體育總局聯合認定首批49個“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地區”,初步形成“山地有國家公園、水域有水利風景區、空域有航空飛行營地”的多層級戶外空間體系。顏國強表示:“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戶外運動賴以生存的根基。”
浙江省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通過“環浙步道”項目率先探索體育、文旅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建成超過9500公里閉環步道,串聯千余座古村落和2000余家民宿,累計舉辦越野、騎行等賽事活動1.1萬場,直接吸引客流超3800萬人次,帶動沿線村民人均增收1.8萬元,形成具有全國示範效應的“步道經濟”模式。
浙江大學國家體育産業研究基地主任周麗君系統闡釋了戶外運動在生態守護、經濟轉化與文化認同三重維度的價值。她表示,面對《關於建設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的政策機遇,應推動“100個國家級目的地”成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關鍵載體,通過低干預開發、特許經營與數字監管,將綠水青山轉化為消費場景與富民資産。
周麗君還借鑒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提出“頂層規劃—法治保障—科學管理—科技賦能”四步閉環,併發出《戶外運動目的地可持續管理倡議》,呼籲加快國家步道建設規範、生態承載力評估標準等制度建設,建立“誰破壞、誰買單”的生態賠償機制,推動戶外運動教育納入國民體系。
會上還分享了多個案例。北京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紅艷介紹,延慶奧林匹克園區作為“兩山”理念的“城市迴響”,園區通過生態優先的改造策略,將冬奧場館轉化為全季戶外運動空間。冬季引入國際賽事與群眾體驗項目,冰雪綜合收入達9300萬元;夏季開發高山滑車、滑索等30余種項目,今年6至8月接待遊客58萬人次,反超冬季峰值。兩年來累計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帶動就業3200人,未來三年將再增加5億元投入打造京津冀“一小時戶外生活圈”。
德陽通過6天5晚的“探秘山水”線路,串聯古蜀文明與戶外運動場景,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吸引遊客83.8萬人次,實現文體旅綜合收入8.29億元。德陽市體育局副局長朱德怡表示:“文化IP讓綠水青山有了靈魂,戶外運動則成為流量入口。”
中國聯通文旅體育服務部總工程師韋廣林分享了科技在戶外運動中的創新應用:在八達嶺長城通過無人機巡檢將巡檢時間從6小時壓縮至30分鐘;搭建全國冰雪運動大數據平臺助力決策;AI客流預測模型為黃山等景區提供擁堵預警。未來,聯通將聯合各方構建戶外運動高品質數據集,以AI賦能文化內容生成,推動“兩山”理念高效轉化。
如今,隨著政策、産業與科技的協同推進,戶外運動正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以生態為基、以文化為魂、以科技為翼,中國戶外運動産業正在書寫高品質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得益彰的時代答卷。本報記者 王 輝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