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綠水清波燕歸來
來源:太原日報  |  2022-05-31 09:58:51

  原標題:綠水清波燕歸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生態

  晚霞的映襯下晉陽橋顯得典雅大氣。 宿曉健 攝

  夕陽西下,站在汾河晉陽橋段東岸“汾河晚渡”觀景平臺上遠眺西山,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層次分明,河面波光粼粼,畫舫古樸典雅,晉陽橋雄偉絢麗,呈現出一幅河、舫、橋、山渾然一體的秀美畫卷。

  流淌的詩意

  “前段日子聽説晉陽橋段有野生天鵝,來晚了兩天,天鵝遷徙飛走了,沒想到卻拍到了鳳頭鸊鷉。”攝影師趙廣生給記者翻看著相機中的圖片,“這還是我第一次在晉陽橋段拍到這種鳥,以前只是在攝樂橋附近拍到過。”

  水質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水鳥在汾河兩岸“安家落戶”。趙廣生説,不用再四處奔波,只要守候在市區內的汾河兩岸,就有可能拍到各種鳥。

  晉陽橋段水域長約2.5公里,寬約300米,水深達7米,是山西水上運動訓練基地,賽艇和皮划艇項目都在這裡訓練,這些項目對於水質、水量的要求非常高,也是水域環境良好的佐證。水城共治,山水相依,城水相融,持續不斷的生態治理,讓城市的繁華與自然的靜謐,在汾河景區共生共榮,為這座城市加了分。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殷殷囑託,太原市持續推進汾河堤岸防護、堰壩重建、河島保護、水系梳理、生態修復、景觀建設、文化植入、設施配套等建設。經過治理的汾河太原段,已成為太原一條不可或缺的景觀河、生態河、幸福河。去年國慶節期間,汾河“四期”亮相,今年“五一”期間,再度成為熱門打卡地,景區遊客接待量在全省排第一名。“沒想到城市的不遠處,竟有如此安靜之處。”在景區露營的趙鑫瑞深有感觸地説,“看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靜臥山水間,如同走進了山水畫卷。”

  對建設者來説,不僅要把汾河這條“母親河”打造成為魚翔淺底的清澈河流,更要成為開放共享的綠色長廊。近期,汾河景區管委會在天橋臺階旁安裝了自行車助力系統,解決了自行車進出濱河自行車道不方便的問題。“有16座天橋的設計坡度比較陡,我們加裝了共52套自行車助力系統。”管委會宣傳接待科負責人郭凡介紹。

  夜晚,漫步景區,微風習習,眼前一座座跨汾大橋霓虹閃爍,遍佈景區的7萬餘盞燈飾,與岸邊建築的光帶一起把彩光灑在河面上,既養眼又養心。

  暢通的“血脈”

  守一泓碧水,護一河清波。埋在地下的排水管道,如同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實施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對減少污水對天然水體的污染,起著關鍵作用。

  位於西部邊山的杜兒坪街,正在加快路面的最後鋪設以及便道的鋪裝,預計6月中旬通車。曾經,這裡路面坑洼破損,遇到颳風天氣,周邊一帶塵土飛揚;遇到雨天,積水亂淌,多次導致白家莊路口出現積水。去年,杜兒坪街被列入我市雨污分流改造項目,並於當年8月啟動施工。“道路兩側村莊、小區和駐地單位的污水,現已全部截污入管,統一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完善了防洪系統,雨水經虎峪河河道匯集入汾河,豐沛了汾河水源。”建設方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項目負責人牛瑞皓介紹。

  包括杜兒坪街在內,去年以來,太原市已完成48公里長的雨污分流改造。街道嚴重積水現象越來越少,身邊河渠的水越來越清,生活環境也越來越美……隨著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工程進度的不斷推進,太原人民群眾的這種幸福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烈。“虎峪河上滿是燕子烏黑光亮的影子,唧唧的叫聲此起彼伏,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網友“水冰兒日常生活”將拍攝的視頻在網上分享,引來點讚聲一片。

  去年8月,太原市城鄉管理局還完成了全長41公里的汾東污水處理廠配套外管網工程,未處理的污水不再直接排入城南退水渠、北張退水渠、太榆退水渠而進入汾河,這對於汾河水質的改善,意義深遠。

  “此項工程為全國深度最深、長度最長的頂管工程。施工時,曾徵用多名潛水員進行地下水中作業。”回憶起施工難點,建設方市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中心項目負責人費翔記憶猶新。在沿太茅路、規劃208國道進入汾東污水處理廠的管網敷設中,重20多噸、直徑3米的管道,需要通過沉井放置到地下,再將其一個個連接起來,形成管網,而沉井深度在21米至23米之間,且地下水位高,地質層存在鐵板砂層、流沙層,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晉陽污水處理廠二期、北郊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太原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正快馬加鞭向前推進。“血管”暢通了,城市的體內循環更高效了,越來越多的污水處理廠正在源源不絕地運走並處理各種污物廢物,還肌體以營養與活力。

  延伸的美景

  汾河三期南端至汾河二壩,全長13.5公里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先行示範段內,碧水盪漾、綠草茵茵,修復後的岸線已變成宜人的綠色長廊,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秀美圖景。偶有不知名的野鳥,或覓食,或嬉戲,暢享這一處水岸風光。

  告別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的“龍須溝”,建成波光瀲艷、綠色濃郁的生態帶。除已建設完工的先行示範段外,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重要指示的重大舉措,今年,太原市要完成北起汾河三期南端,南至清徐縣韓武村出境段,總長33公里的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太原段治理。

  在清徐縣烏象民總退水渠入汾口人工濕地,草木豐茂,清波徐淌。疏浚河道、清除淤泥、種植水生植物、建設生態濕地等一系列治河“招式”,讓河道水質清洌起來。目前,太原市清徐縣入汾口形成了4處總面積達千畝的人工濕地,總蓄水量15.06萬立方米,新增植物35.11萬平方米。濕地內種植大量水生植物吸污,成為太原市改善河流水質的一大亮點。

  “城外青山城內湖,荷花萬朵柳千株。太汾風景少顏色,唯有清源入畫圖。”為早日重現這一清源古城美景,清徐縣正在實施清源水城——蓮花池水系治理工程,將使蓮花池水質指標達到國家地表水Ⅲ至Ⅳ類標準,最終實現與東湖水系全貫通。同時,還實施了烏馬河、象峪河河道治理工程,讓進入汾河的水“去污還清”。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4月,太原市6個國考斷面中,汾河水庫出口、上蘭、李八溝為Ⅰ類水質,迎澤橋為Ⅱ類水質,韓武村、河底村為Ⅲ類水質,均為優良水體。

  “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中流軋軋櫓聲輕,沙際紛紛雁行起。”這是明代詩人張頤描繪“汾河晚渡”的經典畫面。我們欣喜地看到,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建設完工後,太原祥雲橋至汾河二壩26公里河道,有望實現遊船通行。

  余暉下,河面波瀾不驚,西山蒼黛恬淡,畫舫遊弋穿梭,夜幕款款降臨,如此“汾河晚渡”,最難將息。(太原日報 記者任曉明)

編輯:薛陽
2020聚焦“錦繡太原城”盛景_fororder_700-190_副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