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西郊古村
來源:太原日報  |  2022-06-02 10:06:06

  原標題:陽泉西郊古村

山西陽泉西郊古村_fororder_陽泉

  西郊村鹽店大院

  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的西郊村,四山環繞,古剎掩映,民風淳樸,禮樂有序,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2016年11月,西郊村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提起西郊村,當地人大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平定州,八圪料(意為奇怪),出了東門問西郊。”西郊村位於平定縣城以東,但為何叫西郊呢?廣為流傳的有三種説法:

  其一,本為“西交”,因南川河與陽勝河在村北相交而得名。

  其二,“相傳漢韓信駐守榆關時,曾建柏井城堡,因西郊位於柏井西部,故名”(《平定縣地名志》)。

  其三,“相傳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6),廣陽改稱平定,城址東遷,曾選擇今西郊東名‘城垴’的地方築城,後來考慮到當地水源缺乏,遂遷址榆關。西郊因在原定城址之西而名,一直沿用至今”(1992年版《平定縣誌》)。

  因地處戰略要衝,西郊村村東築有烽火臺(現存遺址),早期的村落營建也主要考慮安全、防衛的需求,以臥牛山、牛道坡為靠,以陽勝河、南川河為防,修建靠崖窯。明代中葉起,由於“東達燕京、西通晉省”的通京驛道穿村而過,又修建了東、中、西三閣等驛道防禦建築。

  隨著晉商的興起,古驛道又被賦予了商業功能,沿街設有駱駝店、炭店等店舖,商賈大戶則率先遷居於街道兩側,形成“前店後居”的組合式院落。村落逐漸形成以東西向驛道古街為核心、帶狀發展的空間格局。

  村中現存傳統商業店舖遺跡20余處,晉商大院30余家。鹽店大院,建於清代,位於驛路大街中部,坐北朝南,門前有棵樹齡逾300年的國槐。整個院落群共四座院,通過屏門和甬道相連,均為青石根基,青磚墁地,平面呈倒“Z”字形,當地人稱“走遍要過72道門檻”。百忍堂,建於清代,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院落中間以一小門將整個院落分為南北兩部分。屋面均為灰瓦硬山頂,墻體採用青磚貼面,大門氣勢宏偉,有精美雕刻裝飾。

  在村南的川河北岸,有一奇峻挺拔的山峰,名曰“試劍峰”,上有淮陰侯韓信廟,風骨猶存。平定州刺史趙秉文曾有詩云:“故壘帶煙余殺氣,荒祠向晚動悲風。”(《淮陰侯廟》)

  試劍峰與韓信有什麼關係呢?相傳西漢初年,韓信屯兵於此,見西郊村山峰堵塞,蜿蜒纏綿,為振士氣,他披甲戴盔,手拿利劍向山峰劈去,大山頃刻被劈為兩半。從此,人們便叫這座山為試劍峰。

  當然,這只是一個動人的傳説,峰名可能只是來自於它的形狀。清代《山西通志》卷五十九中記載:“試劍峰,在(平定)州東二十里,峰如劍劈。”

  由“八涼、八熱、八大碗”共24件組成的“三八席”,是平定名宴。村民傳説,當年慈禧太后曾路經西郊村,品嘗了當地廚師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四幹四鮮、四肉四素、八碟涼菜,四套大碗葷菜配點心,四盆鹹甜不同風味的湯,這才有了“三八席”。(太原日報 記者薛林平 石 玉)

編輯:薛陽
2020聚焦“錦繡太原城”盛景_fororder_700-190_副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