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來源:山西晚報  |  2022-07-01 10:48:53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黃花深加工産業正在形成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工作人員在雲岡石窟第17窟進行紋理數據採集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雲岡研究院美術師對3D列印的第12窟進行著色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雲岡石窟3D列印的第12窟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展出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雲岡研究院可移動文物修復室內有序擺滿瓷器碎片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坊城新村全貌

大同雲州區:描繪鄉村振興美麗圖景

雲州區農民在黃花地裏勞作

       入夏,雲中大地滿眼蔥蘢,一望無際的有機黃花種植田地正在陽光沐浴下期待著盛産的洗禮。大同市雲州區,又迎來一個生機勃發的季節。  

  2020年,在脫貧攻堅收官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在雲州區唐家堡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和移民搬遷新村坊城新村,就産業扶貧、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行視察。  

  總書記的暖心話語、對農民的真情關愛,令雲州農民無比溫暖、深感振奮。  

  近日,山西晚報記者深入到雲州大地進行實地探訪,真切感受到了全區幹部群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後的歡欣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的幹勁。  

  “大同黃花”成為亮麗的城市“名片”  

  6月1日,唐家堡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滿眼蔥蘢。  

  村民文淑華正在地裏勞作。文淑華家裏種著9畝黃花,已經全部進入盛産期。“2021年收入6萬元,最多的一天賣了將近5000元的黃花。”文淑華告訴山西晚報記者,總書記視察後,農民種黃花的積極性特別高,收入也非常好。  

  靠著種植黃花,文淑華供3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還在城裏買了樓房。“不僅僅是脫貧,是真正致了富,放眼看,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面。”文淑華説,“我越來越喜歡雲州,還把老家的外甥女介紹到這邊找了對象。”  

  2011年,唐家堡村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旗成立了黃花專業合作社,之前只是單一收幹菜、賣幹菜,一年能賣出400多噸幹菜。總書記的關懷增加了楊旗將黃花事業做大的信心,他將之前的專業合作社“升級”到公司運營模式,在政府投入扶貧資金的基礎上,又合作引進大同花傾城田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起唐家堡扶貧産業園項目,打造從種植、收購、加工、包裝、冷鏈物流、倉儲、銷售以及技術、研發、鄉村旅遊、農學體驗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全産業鏈發展模式。“我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延長産業鏈條,完善黃花産業生態,發展智慧農業,共同實現鄉村振興!”楊旗説。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注脫貧攻堅産業發展,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視察時,對大同市發展黃花産業帶動脫貧致富的做法給予肯定。  

  短短幾年,雲州區黃花産業得到規模化發展,黃花種植面積從2013年不足3萬畝發展到如今的超過17萬畝。引進培育黃花龍頭企業10多家,創辦了50多家集體合作社。2021年,全區黃花産業總産值達到13.42億元,比2020年增長20%。作為雲州區的主要發展産業,“大同黃花”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産品好,潛力大,再加上政府牽手市場規模化、科技化、産業化持續推進,目前,“大同黃花”是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的全國百強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之一、全國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十大典型”之一,“黃花”的印記烙刻在雲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雲州區黃花産業已經呈現出一、二、三産聯動,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的好勢頭。而且,在黃花産業的帶動下,全區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村村喜見新氣象的良好局面。  

  小小黃花正釋放出巨大的産業能量、價值能量和品牌能量,成為推動脫貧攻堅、調整産業結構、建設美麗鄉村的新動能。  

  移民新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距離唐家堡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數裏之遙的坊城新村寧靜祥和,空氣朗潤,海棠花香。  

  坊城新村是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的210戶村民從世代居住的坡梁薄地、鹽鹼地上的土窯洞陸續搬遷而成的新農村。搬遷後,該村投入扶貧專項資金,利用村民流轉土地發展起了黃花産業,並通過黃花特色産業、開展技能培訓等措施,當年就實現了整村脫貧,鄉親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曾走進坊城新村了解産業就業扶貧成果。總書記的關懷激勵著坊城新村群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路上倍加努力,兩年過去了,移民新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站在坊城新村中心廣場極目四望,一排排白墻飛檐的農舍掩映在繁茂的綠植中,一條條齊整的小道連通村莊的每個角落,整村園林化栽種的樹木正愜意地揮灑綠意。藍天白雲下,村民們在衛生室、圖書室、黨建室、文化活動室進進出出。“如今我們住上了新瓦房,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燃氣灶一開就能做飯,冬天有天然氣取暖,掙錢的路子也越來越多,易地搬遷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村民劉有仁夫妻倆在外打工30多年,看到家鄉的變化後,于去年回到了村裏。“過去在村裏窮得待不下去了,沒辦法才出去打工的,現在村子大變樣了,回來生活比在外邊強多了。”目前,劉有仁夫妻倆在村裏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這一項就能收入三四萬元。  

  駐村第一書記陳巨文介紹,如今村裏的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少年輕人帶著孩子回到村裏生活,為解決返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問題,村“兩委”決定辦一所幼兒園。“小孩有幼兒園,老人有關愛服務中心。”陳巨文介紹,今年1月,坊城新村建起了關愛服務中心,為了讓入駐中心的老人吃好、住好,村裏專門雇了管理人員,飯菜一個星期不重樣,被褥衣服也是一星期一換洗,關愛服務中心成了老人們的幸福家園。“對於移民新村群眾來説,能不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關鍵要看是否有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陳巨文説,總書記的囑託激勵著各級幹部群眾,如今,坊城新村建起了黃花産業園,開辦了駕駛、修理、縫紉等技能培訓班,産業收入加上各種扶貧政策收益,坊城新村村民目前都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越來越好。  

  放眼整個雲州區,全面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效、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念已經成為上下共識。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雲州區已經搶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全區正呈現出産業發展、生態宜居、文明和諧、富裕幸福的鄉村振興美好景象。  

  雲岡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1562年前,即西元460年,北魏王朝在大同西去13公里的武周山開山鑿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雲岡石窟。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雲岡石窟視察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時指出: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雲岡石窟是人類文明瑰寶,要堅持保護第一,要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好、利用好。  

  近年來,雲岡研究院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努力提升景區管理和服務水準,雲岡石窟邁入全國一流景區的行列。  

  隨著《雲岡石窟文物保護工作“十四五”規劃》制定,第1-4、11-13、20-26、38-40窟的保養維護相繼完成。同時與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等展開闔作,積極探討文物修復新材料、傳統修復材料與工藝的繼承發展問題,逐步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石窟保護工程中。  

  為全面建設國家級石質文物保護科研基地,雲岡研究院投資建成的文物保護實驗大樓,針對石質文物保護、館藏文物修復、彩塑壁畫修復、石窟數字化技術應用等工作設置了專用實驗室。  

  6月2日,山西晚報記者在雲岡研究院可移動文物修復室看到,地上有序擺滿了密密麻麻的瓷器碎片,工作人員正準備修復這些破碎的瓷器。這些碎片是修建雲岡博物館時出土的文物,最大的瓷器碎片有成人巴掌大,而小的則只有指甲蓋大小。  

  為更好地對石窟造像進行數字化採集,雲岡研究院建設了數字雲岡先進計算中心,為雲岡石窟的保護、雲岡學以及智慧景區建設提供高性能計算、存儲服務。建設了雲岡石窟文物監測平臺,升級監控系統,實現了遠程監管、消防監控和智慧巡檢。同時與武漢大學合作,完成第13窟數字化採集,今年計劃完成第11、14-17、19窟數字化採集,計劃五年內建成“數字雲岡文物檔案庫”。  

  雲岡研究院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雲岡研究院確立了“科研立院”的發展目標,完成文保實驗室設施配置,建成“山西省文物局石質文物保護與研究科研基地”“石窟寺保護與傳承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同時掛牌“山西省文化遺産保護院士科技創新中心”。多次召開文物數字化專家研討會,明確了未來雲岡石窟及全國石窟寺文物數字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和重點課題。  

  “從小景點到大景區,從之前一個保護力氣很弱的單位,到現在彩塑壁畫中心、館藏文物修復中心、石質文物保護中心、數字保護中心‘四駕馬車齊行’,景區建設、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展示利用、人才建設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雲岡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談起這幾年雲岡的變化與成就,雲岡研究院黨委書記張焯説。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兩年來,雲岡研究院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工作力度,努力推進“雲岡學”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太原理工大學“雲岡學與文物保護研究院”、大同大學“雲岡學學院與雲岡文化生態研究院”、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院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雲岡學研究中心”先後掛牌成立。同時,積極開展北魏民族學、雲岡圖像學、絲路文化與民族融合等方面研究,並在雲岡文化的弘揚與傳播方面做出許多新的開拓。“對雲岡石窟的研究表明,中國歷史上存在著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交融、交往,這是歷史的真實見證,説明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胸襟博大的民族,形成了相容並包的多元文化,在世界上起著一定的引領作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表示,雲岡研究院除主要承擔石窟寺文物的保護、數字化研究利用等職責外,更要統籌“雲岡學”建設發展,讓世界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兩年來,雲岡研究院積極開展北魏民族學、雲岡圖像學、絲路文化與民族融合等方面研究,陸續編撰出版了《雲岡石窟·山頂佛教寺院遺址發掘報告》《聖地重新·雲岡百年復興展》《雲林寺》三部學術著作。同時加快《雲岡石窟窟前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的整理編寫,積極編撰《雲岡石窟分類全集》《雲岡紋飾全集》和《雲岡石窟內容總錄》等學術著作。  

  據悉,雲岡研究院還將立足中國石窟寺研究的總體佈局,在考古調查、價值闡釋、藝術研究和成果普及等方面發力,對“雲岡學”研究作出全面規劃,努力建成“雲岡學”權威研究平臺,著力鍛造一支業務精湛的科研隊伍,全力形成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山西晚報 記者郭斌 劉俊卿)

    

    

    

    

   

    

 

編輯:薛陽
2020聚焦“錦繡太原城”盛景_fororder_700-190_副本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