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里山河路 | 黃河一號呂梁段:大地之弦上的金色史詩
“天下黃河第一灣” 高增平 攝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記者 梁燕則)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沿河數説呂梁美。黃河之水天上來,淌過呂梁別樣美。黃河上下自古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大河帶來了人類的繁衍生存,生生不息,也帶來了人類文明和人類發展的今天和未來。在呂梁,黃河宛如一部氣勢恢宏的金色史詩,在大地之弦上激昂奏響,黃河經呂梁境內300多公里,蜿蜒曲折,縱橫交錯,你迎我接,諸流歸海。黃河旅遊公路像一條閃耀著人文光輝的金帶,它不僅串聯起無數璀璨明珠,交織出一幅動人心弦的畫卷,更承載著呂梁深厚人文底蘊的歷史長廊,像一位默默的講述者,將呂梁的故事向世人訴説。這條公路的修建,凝聚著呂梁人民的智慧與汗水,每一寸路面都銘刻著他們對家鄉發展的期望。
歷史與自然交織的奇畫
“天下黃河第一灣”是大自然以水為墨繪就的奇畫。位於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村。若從高處俯視,該彎西窄東寬、尾部圓滿,宛如葫蘆狀,兩面基本對稱。入灣處至出灣處水流總距離為8000米。彎內陸地以入彎與出彎處最窄,僅為700米,最寬處為1700米,最高處與水面垂直距離為196米。站在馬家畔觀看,遠窄近寬、遠低近高,水流酷似360°的圓圈。山體極像一個悠然自得的神龜,棗林漫山,黃綠交織,似為其披上錦繡披風。這裡的村民,傳承著古老的民俗,質樸的秧歌和剪紙藝術,如同黃河水般流淌在歲月裏。
蜿蜒的黃河一號旅遊公路石樓段 高增平 攝
黃河岸邊的紅棗 高增平 攝
沿著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蜿蜒前行,公路與周邊的村落交織錯落,路邊老鄉帶著憨厚的笑容,展現出呂梁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公路標識融入了呂梁特色文化元素,引導著旅人去探尋黃河第一灣這一壯麗景觀背後的人文故事。駕車行駛在這條公路上,車窗像是一幅幅流動的畫框,切換著沿途人文與自然交織的美景。
情感交融的夢幻之境
在柳林縣三交看黃河,你會感受到黃河的博大、厚重以及舒展之美。柳林縣三交因地處山西石樓和陜西清澗、綏德三縣之間,故名三交,自古有“鼓擊震兩省、雞鳴驚四縣”之美譽。乘坐遊艇、快艇飛速前進在船首高高昂起的黃河水面,即使遇有旋渦、暗礁也能輕飄飄地一擦而過。置身於驚濤駭浪之上,迎著強勁濕潤的河風,眼望兩岸閃過的峭壁,聽著山歌,令人陶醉不已。
三交黃河古鎮 高增平 攝
三交黃河古鎮作為黃河流域至關重要的文化坐標,這裡不僅有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致,更沉澱著深邃厚重的人文底蘊。古老的渡口,曾是往昔商貿繁華的樞紐,一艘艘木船穿梭于黃河之上,商賈旅人往來不絕,熙熙攘攘間,傳遞著物資的豐饒,交融著情感的熾熱。沿岸的三交古鎮,街巷縱橫,古宅錯落。那飛檐鬥拱的建築,仿佛在靜靜訴説著昔日的昌盛;青石板路,承載著無數先輩的足跡與故事。
乘快艇感受黃河壯觀 高增平 攝
此地民俗風情濃郁如酒,傳統歌舞歡騰跳躍,民間技藝巧奪天工,皆在代代傳承中歷久彌新,如繁星璀璨,熠熠生輝于黃河之濱。柳林三交黃河景區與古鎮,以其獨有的魅力神韻,召喚著人們穿越時空的隧道,探尋歷史的斑駁遺跡,體悟母親河深沉的慈愛與無盡的溫情。於時代的洶湧浪潮裏,它們堅守初心,繼續書寫著黃河文化那永不褪色、震撼人心的華彩篇章,成為黃河文明長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每一位到訪者都沉醉於這方水土的獨特魅力之中,流連忘返,敬意油然而生。
黃河古鎮三交 梁燕則 攝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如同銀色絲帶,將三交黃河景區與其它美景相連,為遊客開啟一場夢幻之旅。公路邊的棗林裏,棗農們辛勤勞作,他們傳承著古老的棗樹種植和紅棗加工手藝,那一顆顆紅棗仿佛是呂梁人文的結晶。公路上設有特色休息區,展示著柳林的民俗物件,遊客在休息時可以近距離了解這些文化瑰寶,在體驗黃河風情的同時,也被呂梁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三交黃河景區還有闖王古寨、情人谷、天壺瀑布、龍泉池、天然母親峰、雄鷹報警及東征紀念館、劉志丹將軍殉難處文化園景區、黃河人家展覽院等眾多景點。
歲月深處的古樸守望
臨縣磧口古鎮,則是歲月的守望者。磧口古鎮位於臨縣城南約五十公里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黃河水拍打著河岸,那聲音似是古鎮千年記憶的迴響,述説著商貿重鎮的往昔榮光。它是歷史上的晉商發源地之一,保存有較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清民居村落。磧口古建築群2006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欣賞這顆黃河岸邊的明珠。
磧口古鎮 梁燕則 攝
“磧”,意為水中沙石。在磧口,黃河大量沙石聚積,河道變窄,河水咆哮。再往下游走,河道極難通行,商人只能在磧口停泊改走陸路,這裡因此成了水陸交通樞紐。這成就了磧口的繁華:自明清至民國初年,古鎮在鼎盛時期雲集了數百家大小商號,五里長街商貿興隆。在水流的咆哮裏,在落日的余暉中,船筏穿梭,駝鈴回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古鎮繁華的街道 梁燕則 攝
漫步在一條條街巷,處處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包括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也有廟宇、民居、碼頭等。古鎮依然古色古香,腳下是青石板路,兩邊是高圪臺。端詳那些老字號、老房子,隨處可見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可以説是一座開放的明清建築博物館。街巷兩旁的商鋪,做醋的、賣酒的、做手工藝品的,琳琅滿目,時間在這裡仿佛也放慢了腳步。古鎮裏的居民,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鐵匠舖裏的叮噹聲、手工作坊裏的忙碌身影,都是呂梁古老手工藝傳承的見證。沿著旅遊公路而來的旅人,無不被它古樸的魅力所吸引,仿若踏入了一段塵封的舊時光。
黃河岸邊落日余暉 梁燕則 攝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臨縣段,像是一位貼心的導遊,帶著遊客穿越古樸的村落,路旁的窯洞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這裡的窯洞建築藝術,體現了呂梁人民的智慧和對自然的適應。公路上設有文化驛站,詳細介紹古鎮歷史和民俗,騎行者和遊客可以在此停留,深入了解呂梁人文。偶爾經過的民俗表演隊伍,更讓人們感受到古鎮的生機與活力,構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那是對自由與美好的追求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動展現。
黃河畫卷的穿引之線與人文脈絡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段,是一道亮麗風景線。它沿著黃河蜿蜒伸展,猶如一條靈動的巨龍,盤踞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自2018年起,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段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秉持“安全性、專用性、智慧性、環境友好型”的高標準要求,深度融合交通與旅遊兩大元素,規劃構建呂梁黃河古韻文化、關帝山生態、汾河晉商文化長廊、黑茶山紅色聖地四大核心片區,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的旅遊公路網。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呂梁段,總里程867公里,其中:主線315公里,支線552公里,它不僅促進了沿線72個景區景點互聯互通,而且推動了30余處農業特色産業園的蓬勃發展,助力黃河沿岸160萬畝紅棗産業煥發新生,帶動沿線村鎮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等關聯産業脫貧致富,惠澤沿線群眾18萬人,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致富路、民心路、生態路”,是呂梁高品質發展的生動見證。
黃河一號旅遊公路 高增平 攝
每隔一段距離,就有專門設置的觀景臺。這些觀景臺造型各異,有的似古樸的亭閣,有的像簡約的平臺。從觀景臺上望去,黃河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或奔騰洶湧,或平靜舒緩,與沿岸的山巒、村落構成了一幅幅絕美的畫面。同時,觀景臺周圍還設有介紹呂梁歷史文化和景點特色的展示牌,方便遊客更好地了解這片土地的內涵。
呂梁黃河邊的每一處景點,都是自然與歷史交織的傑作,是靈魂深處永恒的樂章。它們在旅遊公路的串聯下,構成了獨一無二的旅遊畫卷,吸引著每一位旅人的目光,觸動著每一顆嚮往美好的心靈。這條黃河旅遊公路,不僅是一條交通之路,更是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人與自然的心靈紐帶,承載著呂梁豐富而深厚的人文內涵。
黃河奔涌 一號旅遊公路蜿蜒相伴 梁燕則 攝
黃河呂梁段,集自然饋贈與人文瑰寶于一身。它在時光中流淌,見證呂梁變遷。呂梁將以黃河為墨,續寫文旅融合新篇。呂梁誠邀全國各地的朋友循旅遊公路,探呂梁魅力,讓呂梁的名字伴隨著黃河的濤聲傳遍四方,共築生態與發展藍圖,奏響和諧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