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山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特色産業
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2022-05-18 12:18:43來源:山西日報編輯:馮薇薇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汾河治理三期工程與汾河百公里中游示範區交匯處。

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清徐縣汾河濕地,斑尾塍鷸在進食。樊恩宇攝

山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魅力太行山。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加強協同配合,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沿黃河省區要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部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由老牛灣入境,至馬蹄窩出境,黃河流經山西省4市19縣、總長965公里,流域面積9.7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區域十分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全流域佈局,按山系治理,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力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

抓好全方位保護 守住生態紅線

  初夏的歷山,一條條山路淹沒在林海和溝壑中,一坡坡綠茵與雲霧一起印染著生態美的畫卷。“不斷地保護,讓我們的山越來越迷人。”山西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護員魏宣龍一臉幸福。  

  保護始終是山西省堅守生態安全紅線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山西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和林長制,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逐步構建形成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資源保護格局和發展根基,完善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斷激發生態保護活力。  

  保青山常綠。山西省在全國率先制定永久性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將黃河流域4685.91萬畝永久性生態公益林納入立法保護,並從2019年起全面實施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下大力氣完善全省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生態保護成效,採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搶救性保護瀕危物種,恢復發展生物多樣性。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採取生態修復圍欄、封育、標識保護、禁牧休牧輪牧等措施,保障黃河流域2968萬畝草原生態安全。  

  護綠水長流。作為“華北水塔”,山西省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基礎、生態保護與修復為重點、完善重大水網工程為支撐,改善水生態,保障水安全。在黃河支流源頭設立保護區,通過關井壓採、實施51項水源置換和泉域保護項目等措施,嚴格壓減地下水開採,汾河流域地下水位普遍回升,河流水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全力推進以汾河、沁河、涑水河為重點的河流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全省黃河流域的水生態整體好轉。  

  湖水清澈,水鳥嬉戲,草木青翠……漫步長治市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入眼皆是美景。“過去沿岸村民圈湖養鴨子、經營魚塘,周邊雜草叢生、垃圾遍佈,來這兒的人很少。這幾年,通過全方位的保護和治污,‘臟亂差’的漳澤湖重獲新生,遊客不斷。”潞州區凹裏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明岐介紹。  

  濕地保護是黃河保護的點睛之筆。山西省建立濕地分級保護體系,將黃河流域46%的濕地納入保護範圍,2019年—2021年在黃河流域累計投入8779萬元濕地保護資金,實施濕地保護項目49個,退化濕地得到恢復,濕地功能得到增強,濕地景觀得以再現。今後,山西省還將繼續在濕地保護方面發力,力爭到2025年,確保黃河流域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

推進全流域治理 築牢生態屏障

  “松樹已經種了12萬多棵,過幾天就都好了。下一步開始補種核桃樹,現在鄉里的幾個村子已經實現了核桃樹種植全覆蓋。”整個春天,柳林縣陳家灣鄉張家山村造林工作負責人張照亮都在造林現場忙碌著。  

  作為沿黃和呂梁山生態保護、修復的重點縣,柳林縣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為重點,全力實施了荒山綠化、通道綠化、城鎮綠化等工程,優先發展以松樹為主的生態林和以核桃樹為主的經濟林,“綠色柳林”建設成效顯著。  

  流域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有機生命體。近年來,山西省立足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把黃河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謀劃,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瞄準減少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科學佈局實施林草生態建設工程,全面加快國土綠化步伐,打造了一批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典型樣板,有效改善黃河流域的生態脆弱面貌。截至4月22日,已完成省級黃河和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建設工程年度計劃的83.4%,區域綠色生態空間持續擴展。  

  太行、呂梁山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山西省持續將全省90%的林草項目向“兩山”地區的81個縣傾斜,已經初步建成以沿黃地區經濟林及平原地區農田防護林、呂梁山中南部水土保持林、汾河上游水源涵養林、北部風沙區防風固沙林為骨架的區域防護林體系,為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山西省森林資源年度清查結果顯示,截至2020年,全省黃河流域範圍內森林覆蓋率達25.25%。  

  山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省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0.9億元,以小流域為單元,通過實施垣面保護、林草植被治理、淤地壩建設等一系列水保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8萬平方公里,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8萬平方公里減少到5.89萬平方公里,黃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度減少,黃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汾河流域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實現了“一泓清水入黃河”。  

  河曲毗鄰黃河,為持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當地以“整體保護、綜合治理、系統修復、生態補償”為流域治理新路徑,深入實施退耕還林、溝域綜合治理、綠色礦山創建等有力舉措,全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累計完成852.5平方公里。“監測顯示,現在水質好了,含沙量也降低了。”黃河水利委員會河曲水文站站長彭林生説。  

  山西省還推動設立黃河實驗室,開展“清河專項行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清廢行動”和尾礦庫環境治理,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運城示範區(河津先行區),打出了一套修復治理“組合拳”。

激活綠色動能 促進高品質發展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激活綠色動能,把流域生態資源轉換為生態資産。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山西省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模式,多渠道創造生態産品,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稷山縣依託山西省唯一一家林木(花卉)專類公園——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以經濟林提質增效項目為引擎,借力産品區域優勢,成立板棗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精心打造板棗特色品牌,延伸産業鏈,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安澤縣依託36.31%的森林覆蓋率,走出一條打生態牌、發連翹財、興旅遊業、走富民路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從園區到景區,從採摘到制茶,從中藥材到化粧品,滿山的連翹已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  

  靠著好山好水,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生態飯”。寧武縣石窯溝村地處汾河源頭,村民王貴栓辦起了農家樂:“從前上山種地,收入只夠糊口。現在景區遊客多了,我的農家樂一年能賺2萬多元,好日子還在後頭哩!”  

  穩步推進森林康養和“碳達峰”山西行動。全省國家森林康養試點達到96家,其中交城山森林康養基地步入實質性運行階段。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産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落實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班部署,完成達峰目標等核心指標測算。率先對2017年—2020年生態扶貧項目營造符合開發條件的生態林進行碳匯項目開發,探索形成資源型省份全省域森林碳匯開發機制,充分釋放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山西省將繼續推動“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交融、互促,促進資源轉型、綠色發展,實現對黃河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永續利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構建起拱衛黃河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讓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底色。(山西日報 記者張麗媛)

|基層故事|撫育森林擴“碳庫”

  量胸徑、做記錄、選目標樹、做標記,踩著斑駁的光影,關帝林局孝文山林場剛參加工作的技術員郭俊帥,一臉興奮地跟著林場副場長、林業技術員李桃根選取森林撫育目標樹。“師傅,走在大山深處,空氣中有種獨特的味道!”“那是,咱這林子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有5000到8000個,肯定讓人心曠神怡。森林是個巨大的碳庫,咱們撫育經營就是為讓森林更多地固碳。”  

  森林經營是林業永恒的主題。關帝林局堅持全週期森林經營理念,根據自身林分的特點,確立了天然落葉松、油松純林混交林、遼東櫟純林、楊樺闊葉混交林等七種不同撫育模式,全面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增強森林生態服務功能。2012年至今,僅孝文山林場一家就完成森林撫育12.6萬畝,釋放森林生長量2.6萬立方米,一年的森林固碳量可達9.11萬噸。  

  “目標樹要選樹木自然壽命長、綜合價值高、樹榦通直、樹冠豐滿、活力旺盛的,再通過疏伐、透光伐等手段促進生長。咱們林子通常要注意這些……”休息間隙,李桃根向郭俊帥講著撫育的細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省以“創新”為引領,推進碳匯交易破題見效。同時,聯合中國林科院、德國弗萊堡大學成功申報“面向中德國有林場增強森林固碳能力綜合框架研究”項目,啟動中日合作造林綠化交流項目,國際合作成果日益豐盈。(山西日報 記者張麗媛 王曉康)

汾河岸畔享幸福

  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屹立著有千年曆史的秋風樓,見證著汾河的歷史變遷。2020年,汾河流域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實現了“一泓清水入黃河”。  

  作為汾河匯入黃河的最後一道關口,汾河萬榮段水質問題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當地加強植樹造林,建設人工生態濕地,種植水草,自然降解水中污染,使水質得到不斷提升。2020年以來,依託黃汾交匯的獨特地理優勢,狠抓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了后土祠、望河臺等優質旅遊資源,高標準規劃了108套村民新居。  

  汾河在變,河畔人民的生活也在變。在廟前新村漫步,記者看到一排排樓房整齊林立,嶄新的柏油路縱橫有序,中式路燈與白墻黛瓦相映成趣。向西極目遠眺,又見汾河如玉,黃河如帶,由此交匯,一路南去。東岸,宏偉后土祠、巍巍秋風樓,雄踞高崗之上,俯瞰大河滔滔。斑駁光影中,靜謐的中式院落與大自然交融輝映,美輪美奐,令人陶醉。榮河鎮鎮長廉曉峰説,下一步,將依託后土祠、望河臺、雕塑園等優質旅遊資源,打造精品民宿,拉長鄉村旅遊産業鏈,讓汾河岸畔的美麗鄉村真正變成村美民富的“小江南”。 

  落日余暉灑在河面,也映紅了村民賈海菊的臉頰,她高興地説:“汾河水越來越清,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真是享了福了!”眉宇間,老人透著一股自豪。(山西日報 記者范珍 馬逢春)

合作社裏穩增收

  初夏,萬物蓬勃,嵐縣界河口鎮東口子村沙棘培育基地內,山西綠緣造林聯合社社員忙著補植補造、修剪維護沙棘苗。  

  “這沙棘渾身是寶,不僅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可以榨汁、做茶、出沙棘油、製作板材。這些年通過合作社造林,樹多了,山綠了,大家的腰包也鼓了,實現了增收與增綠雙贏。”説起呂梁山的變化,東口子村黨支部書記鄭二小一臉感慨。  

  呂梁山多為黃土丘陵山,溝壑縱橫、峁梁交錯。深藏其間的東口子村曾飽受貧苦與脆弱生態困擾。2015年,該村抓住嵐縣試行購買式造林的機會,成立森生財造林專業合作社,當年社員每戶增收6000多元。之後,山西省全面推行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借助生態扶貧政策,東口子村實現整村脫貧。  

  山綠了、家美了,鄭二小又有了新想法。生態飯不能只有造林,縣裏推廣大果沙棘,他第一時間引進種植。在村裏建沙棘冷庫,引進沙棘製品公司,形成一條集“種植—管護—採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鏈。“這一項可實現産值1.5億元,解決周邊村200多人就業,帶動460余人穩定增收。”鄭二小細數著産業鏈的好處。  

  “合作社收入穩定,這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幸福長著呢。”如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東口子村步伐堅定、東口子人自信滿滿。(山西日報 記者張麗媛 尹瑞萍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省水利廳、省林草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