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返乡就业,底气在哪

版次:07  2023年02月03日

春节假期结束,各地复工复产进程加快,新春招聘火热进行。在大量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归雁”选择返乡就业。如何让他们更有底气在“家门口”就业?记者在四川、江西等地进行了探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产业发展如何、能不能找到适合的岗位、薪酬待遇如何等问题,是“归雁”顾虑所在。

在四川省广安市,因毗邻重庆,这个市依托重庆汽车产业优势形成特色配套产业,有效提升了就业承载力。“我们现有员工4000多人,其中,有2560人是吸纳本地务工人员转移就业。”广安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线束工厂生产部经理施俊说。

近年来,各地农业等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产业兴,带来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多,给返乡人员就业增强了吸引力。江西乐平市的汪寿彬此前在深圳从事电子产品注塑工作,随着孩子学龄渐长,一直想回江西务工。2022年底,他了解到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发达,于是毅然返赣,并在信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待遇不相上下,离家还近。”汪寿彬说,在信丰县高新园区看到了许多上市企业,这让他更有信心。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基础设施、子女教育、上升空间等方面也是返乡就业人员考虑的主要因素。持续保障“家门口”的打拼,还需要政府部门出更多实招、办更多实事。

加大技能培训,可以增强就业信心。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运建议,可多开展技能型培训,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稳定就业。

江西省鹰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庆国介绍说,当地将结合每年的“春风行动”,以乡镇为单位摸清培训需求,通过“一乡一品”方式,让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将叉车、电焊、烘焙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送到“家门口”。此外,鹰潭市信江新区正出台人才政策,内容涉及子女就学、租房、交通等一系列补贴措施。“务工人员到工业园区稳定就业,可在购买住房时申请补贴,其随迁家属可以在城镇无障碍落户,子女可以在城区学校入学。”信江新区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施金卫说。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