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支票一直開 台灣“蚊子館”不減反增

“蚊子館”是一個形象説法,指耗鉅資建成的公共建築被閒置,成了蚊子的“安樂窩”。

 

據台灣《聯合報》3日報道,十年前,該報調查報道全臺養蚊子的閒置空間,創“蚊子館”新詞;十年後,巡迴採訪發現,“蚊子館”不僅沒減少,還有愈長愈大趨勢,從“蚊子館”到“蚊子港”、“蚊子區”,甚至“蚊子船”都有。

 

報道提及十年前的屏東恒春機場就是“蚊子館”,十年後還是“空”港,已大半年不曾有客機起降,候機樓空蕩蕩,機場工作人員仍天天打卡,他們説“閒到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南投縣竹山鎮地方産業交流中心的五棟建築全淪為“蚊子館”,因閒置太久,場館旁已被附近民眾當成曬衣場。

 

島內“最貴”的“蚊子館”是高雄的興達遠洋漁港,耗費近80億元(新台幣,下同),因為淤積,如今一艘遠洋漁船都沒有。

 

台灣“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列管“蚊子館”上百件,原總建設經費至少225億元。以台南市每年補助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2.14億元計算,閒置不用的“建設呆賬”,就足以讓台南市中小學生吃105年免費營養午餐。

 

浮上臺面的“蚊子館”不減反增,臺“工程會”副主委顏久榮表示,八年來活化各部門提報“蚊子館”達九成二,只剩13件閒置設施;兩年前請各縣市提報,數量又暴增。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稱,賬面上的“蚊子館”數字只是冰山一角,舊“蚊子館”還在“潛水”,新“蚊子館”繼續製造中,台灣“群蚊亂舞、生生不息”。

 

帶學生調查閒置設施的台灣師範大學兼任講師姚瑞中表示,“小蚊館”變“大蚊區”的新趨勢令人怵目驚心,閒置的工業區及生技、環保等名目的園區、大學城全臺都有,閒置浪費是“蚊子館”的數十、數百倍。

 

但此現象並未被正視,姚瑞中説,去年底台灣縣市長選舉,媒體統計藍綠主要候選人共喊出一百多個園區型的政見,其中至少六成是新的選舉支票。

 

從3日起推出系列報道的《聯合報》指出,“蚊子館”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華而不實的政策口號、政治人物的選舉承諾、建設規劃不當、營運不善,甚至環境變遷,都會孳生“蚊子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