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悄然來臨
荷蘭南部小城菲赫特的一家養老院內,老人們圍成半圓,跟著一個人形機器人鍛鍊身體。本報記者 任 彥攝
紐約永康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舉辦了電腦培訓班,老人們在認真學習。本報記者 李秉新攝
自動量壓儀採集數據後,即刻上傳數據至AAL輔助平臺控制中心。本報記者 馮雪珺攝
當下,傳統的養老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發展和民眾需求。“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養老産業注入新的活力。但智慧養老作為新興業態,尚處於初級階段,其培育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荷蘭
機器人點亮晚年生活
在荷蘭南部小城菲赫特的一家養老院內,十幾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圍成半圓,跟著一個人形機器人鍛鍊身體。機器人取名卓拉,看上去像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身高57釐米,體重5.7公斤。卓拉站在一張桌子上,像健身教練一樣,一邊示範動作,一邊講解動作要領。老人們模倣著卓拉的動作,彎曲手指,伸展臂膀,抬腿壓腿。
“新技術不是年輕人的專屬,老年人也應分享新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養老院負責人泰尼·卡道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孤獨是很多老年人最大的困擾,幫助老人戰勝孤獨是養老院的一項中心工作,“由於老人們的子女和親屬忙於工作很難經常前來探望,我們養老院便引進了這個機器人來陪伴老人們。”卡道爾同時也是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一位資深老年學教授。
這家養老院的老人們平均年齡達到87歲,大多行動不便。為了讓老人們鍛鍊身體,養老院讓卓拉每天給他們上一節體操課。上課時,還有一名助教站在卓拉旁邊,對老人們進行個性化指導。
卓拉由比利時一家機器人公司開發生産,身上裝有攝像機、擴音器和麥克風,可以模擬人的一些動作和表情,能夠通過眨眼睛、眼神接觸、點頭搖頭等簡單肢體語言與人進行互動。卓拉不僅會上體操課,還會走動、説話、唱歌、跳舞。“卓拉點亮了我們老年人的生活,讓我們從過去那種單調沉悶的情境中走了出來,重新對生活充滿了希望。”老人凱琳娜·布內對本報記者説。
據悉,到目前為止,在比利時、法國和荷蘭三國,已有超過6000多位老人與卓拉這樣的護理機器人有了互動。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護理機器人儘管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很多幫助,但這種幫助畢竟是出自一雙“冰冷的手”,而非親人那雙“溫暖的手”,老年人更需要親情的慰藉,這是機器人所不能給予的。對此,卡道爾認為,照顧老年人的最佳人選固然是其親屬,但在需要緊急護理的時候,親屬往往不在身邊。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能説會動的護理機器人可以及時提供幫助,對於老年人來説是至關重要的。“機器人無法完全替代親人來照顧老人,但機器人可以在親人不便的時候來幫助照顧老人。”
“養老不僅僅是延年益壽,更要讓老年人生活得有尊嚴。”卡道爾表示,很多老年人由於行動不便難以獨自如廁,但如廁是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即便是自己的子女幫助老人如廁,老人大多也會感到很難為情,所以很多老人便會儘量減少如廁,長時間這樣做非常不利於健康。“護理機器人可以解決這一尷尬難題,讓老人更輕鬆自在。”
為了提高智慧養老水準,歐盟近年來積極致力於研發老年人全職護理機器人。截至目前,所開發的機器人已具備以下主要功能:通過穿戴式檢測裝置進行簡單的醫護操作,如測量血壓和體溫;提供簡單的家庭服務勞動,如端水送飯、傳遞用品和開關電視等;參與老年人“偏愛”的互動遊戲;通過視頻保持同醫護人員與救援機構的互動等。有分析認為,這種機器人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寂寞孤獨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任 彥
美國
快樂養老提高幸福感
午餐時間,在美國紐約永康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老人們排隊到一台觸屏電腦前點餐。螢幕上顯示的菜肴葷素搭配,種類五花八門,營養豐富。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選擇自己愛吃的菜品時,電腦程式已經把老人可選擇的菜品限定在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無糖、清淡、少油等範圍內。螢幕上還清楚地顯示出剩餘空座和相應桌號,以及已經選擇在此桌就餐的老人姓名。
目前,不少養老中心接送居家老人往返中心參加活動時都在車上安裝了追蹤設備。接送老人的車是專用車輛,不涉及侵犯隱私權問題。安裝追蹤設備是為了讓老人在等車期間就可上網,即時查詢車況路況,以便可以等車臨近自己住所時再下樓上車,避免了埋怨司機現象的發生。
利用手機應用軟體(APP)也可以實現老人和外界零距離接觸。紐約永康成人日間護理中心舉辦了電腦培訓班,讓老人從零開始慢慢接觸各種電子設備。在APP上的老年人論壇裏,老人們在家就可點評中心服務品質,並與其他老人溝通交流。永康成人日間護理中心總經理葉羅伊對本報記者表示,考慮到目前科技和醫療領域的快速發展,未來他們也會考慮用更加先進的數字信息技術和高科技支撐的醫療手段為老人服務。
當然,這種快捷週到的服務是政府用龐大稅收進行支撐的。在對每個老人的收入狀況評估後,政府將月收入825美元以下的老人定為低收入老人,向他們發放“白卡”。老人可以用這張卡免費選擇相應保險公司,以極低的費用甚至免費享受養老服務或醫療服務。換句話説,享受上述服務的都是低收入老人。
美國利用社會資源共同解決社會養老問題,政府將大部分社會養老預算撥給一些保險公司,讓保險公司通過企業運作的方式管理並支配養老預算。保險公司利用大數據對選擇其養老保險的老人理賠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那些積極參與人際交流、經常外出參加活動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明顯好于長期閉門不出的老年人,理賠數量也有很大不同。保險公司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將政府撥給的養老預算分成三部分,將50%的預算費用用於快樂養老即預防養老,將40%的預算費用用於家庭護理,最後的10%預算費用用於老人住院治療護理。
通過將50%的預算投向快樂養老,免費參加各種興趣班和社交活動,交流思想,鍛鍊身體,預防疾病,65歲至85歲的老年人因病理賠額比以前大幅降低,有些小病也不願去醫院,許多90歲高齡的老人還能生活自理、外出活動。保險公司也因此節約了大筆理賠。而且,快樂養老成功地將老年人比較健康的狀態向後延伸了很多年,因此用40%的養老預算為部分老年人進行臥床護理的時間已經被大大縮短並向後推遲。老人臥床這段時間,護理公司會派專業護士經常到老人家進行專業護理,雖然保險公司成本有所上升,但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費用也不會很高。而用10%養老預算給老人提供的基本上是老人生命最後階段的治療和臨終關懷費用,這段時間更短,保險公司即使全額賠付也花不了太多費用。實踐證明,這種養老模式既讓老年人成為最終受益者,又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是目前美國比較成功的一種社會養老模式。本報駐聯合國記者 李秉新
德國
高科技助力居家養老
環境輔助生活(AAL)系統,是指通過現代化的感應傳輸裝置,將家裏的各類儀器智慧化,共同連通在一個具有擴展性的智慧技術平臺上,構建一個即時反應環境,對居家者的狀態和環境對象進行分析,立即做出判斷與反應。一旦該監測系統的數據分析顯示,居家者出現摔倒、昏迷甚至呼吸困難等緊急狀況,便會發出呼救,第一時間聯絡預設的緊急聯繫人,例如居家者親屬、急救中心或提供上門服務的護理公司。
這一看似“玄幻”的系統離人們並不遙遠。在德國柏林馬燦區的一棟辦公樓內,記者參觀了一處覆蓋了“環境輔助生活”系統的樣板房。140平方米的房間內,處處有“機關”。從臥室去往浴室、洗手間沿路的墻角邊,嵌有一串長條狀的“夜視燈”,以避免半夜突然亮燈讓老年人晃眼。臥室墻頂裝有“工”字形滑槽,吊有自動起降桿,能夠讓下半身癱瘓的老人,通過雙手獨立將自己“吊”在起降桿上,從床上“吊”到輪椅上,或到達房間的任意一處。浴室、洗手間內,也都設有老人可以支撐、拉扶或坐臥的輔助設施,隨處可見求助、報警按鈕。
“這樣的家居設施和一個高級養老院的公寓房有什麼區別呢?”面對本報記者的提問,AAL系統樣板房的主要發起方、德國護理設備公司OTB的市場部負責人阿妮婭·施利希特表示:“AAL系統的目的,是完全實現老年人或生活不便者獨立、安全生活的能力。”養老院設施考慮的是如何隨時監測老年人身體突發狀況並快速反應。AAL系統下的房屋不僅要滿足這一功能,更要考慮老年人獨居的便利情況。例如,房間內的大部分設施都可以通過遙控完成;床舖設計成一半為普通床舖,一半為升降床舖,避免與老伴兒分床;床上用品的布料為特殊材質,透氣防水,方便老人換洗打理;如果長時間臥床未動,床墊下方的感應墊會報警聯絡緊急聯繫人;床腳邊的感應毯,一旦踩上就會報警,可以防止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患者半夜下床出走……此外,自動喂餐機、血壓計、血糖監測儀等一應俱全。
施利希特指著客廳一個電子鬧鐘模樣的設備説:“這就是AAL的核心,輔助平臺控制中心。老人一天的起居情況都會通過各感應器傳輸到這裡進行綜合分析。即便是老人打開藥盒服藥的情況,都會記錄於此。家屬、護理員可以在手機上安裝應用,遠程同步查詢平臺存儲的老人生活、活動數據。”目前,為普通家庭改裝AAL系統的價格仍然不菲。為讓更多經濟條件一般甚至困難的老人也能在家中享受這一養老系統,很多慈善機構正在著手相關項目。德國杜塞爾多夫數字城市協會主席施特凡·施耐德告訴本報記者,他們正在和一些慈善基金合作,對貧困老人的公寓進行AAL系統改造,來自中國的中興通訊也是這一項目的重要參與者。
本報記者採訪時正好遇到柏林拉扎勒斯職業學校護理專業的學生前來參觀。帶隊老師海德·科洛克告訴本報記者,居家養老已經成為一個護理專業課題,未來的養老模式將從集中的養老院轉變為分散的上門服務,護理人員要學會與AAL系統協作,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奶奶幾年前獨自乘坐公交時摔倒了,周圍沒有人幫忙。如果當時普及這類便攜輔助系統的話,摔倒後會自動通知家人與護工,奶奶就能及時得到照顧,不至於一個人忍痛走回家中。”因為這件事,裏奇立志學習護理,成為該專業少有的男生。對女生蘇珊而言,AAL不僅是老人的幫手,更是醫護人員的幫手:“女性在護理行業中佔多數,照顧老人時需要抱、扛等體力活,這也是女護工最大的工作挑戰。借助AAL各類輔助設備,體力就不再是問題。”
AAL並不是一個新概念。2007年,歐盟14個成員國成立AAL研究計劃。2008年,德國聯邦教研部投入4500萬歐元,支持了18個與AAL系統研發相關的項目。同年起,德國聯邦教研部與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每年合辦AAL大會,推進AAL國際標準的制定,以在歐洲市場或更大範圍中執行。本報駐德國記者 馮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