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編輯:何婧|2017-06-02 15:50:16|來源:海峽飛虹專稿

“小英南北行,抗爭如影隨形”,台灣媒體如此評價蔡英文執政一週年以來的窘況。近來無論是台北國際龍舟錦標賽,還是首度移師蔡英文故鄉屏東舉辦的音樂會,都有民眾雲集場外抗議。不過一年的工夫,蔡英文已遭全臺跳腳抗議,無怪乎島內有人諷刺説,“陳水扁花了6年才辦到的事情(指2006年島內“倒扁”風暴),蔡英文只花了1年就辦到了。”

 

蔡英文施政持續不得人心,這邊廂,大陸則繼續展現對臺政策的定力、耐力與決心,兩岸關係“火車碰撞”的風險正在升高。

 

圖片默認標題

                              2017"總統府音樂會"《最南方?思想起》5月28日在屏東演藝廳舉行,場外卻聚集了不少抗議民眾。

 

蔡在執政週年內外交困之際,轉守為攻、火中取栗,對大陸調門忽然升高,顯是為因應壓力,有意識地丟話題、轉焦點、造麻煩,也表明其兩岸政策愈發僵硬、頑固,欲一意孤行地“親美日遠大陸”。

 

一是立場頑固、棄守轉攻,爭奪“兩岸對等博弈”主動權。2016年以來,蔡英文兩岸談話逐漸顯露出愈發明朗的深綠底色。蔡接連明示頑拒“九二共識”,斷絕了在今年“5·20”講話或“下半年合適時機”調整兩岸政策的想像;用“兩岸兩張問卷”來回敬大陸,意圖製造“對等博弈”空間。試圖以“區域參與者”立場與大陸“平起平坐”、見招拆招,更要主動出擊,破解兩岸“不對稱關係”由“單方面主導”的政治現實。

 

二是姿態偽善、似是而非,試圖對大陸進行道德綁架。蔡英文提醒大陸要理解島內“民主民意”,正視區域地緣政治形勢中的台灣利多,以“區域大國責任感”擔負國際期待,對大陸領導人喊話要有“格局、彈性”,本質上是欲擒故縱地把大陸“拱”上道德高地,使大陸自縛手腳,在一中原則上有所模糊、退讓,或放棄武力嚇阻“台獨”選項,讓蔡得有“以時間換空間”的喘息之機。

 

三是轉嫁責任、轉移危機,借攻擊大陸搞“去中國化”。蔡英文調門忽然升高,密集釋放硬話,其目的在於:其一,借題發揮、轉嫁責任,掩飾其頑固“台獨”路線造成的兩岸“冷對抗”;其二,借兩岸疏離強化“事實台獨”和台灣對外關係;其三,轉移內政烽火焦點,利用指責大陸止損和拓展“台獨”生存空間。

 

圖片默認標題

蔡英文上臺一年來,民調一直直線下降。

 

面對蔡當局的冥頑不靈和高調挑釁,大陸決心堅定、剛柔並濟,站在宏觀歷史進程和民族擔當的大格局下運籌帷幄。

 

一是在高政治領域對蔡當局展現定力、決心。大陸在原則問題上不鬆動、不模糊、不讓步,明示蔡英文兩岸問題上沒有“模糊空間”,必要時則“以戰止戰”鞏固一中。此次大陸在台灣扣關WHA一事上堅守一中原則,沒有被所謂“彈性”蒙蔽,也激起了蔡當局強烈緊張和反彈。此外,大陸高度警惕美、日協同提升與臺的“實質關係”,以及台灣借“NGO外交”等名目展開的田忌賽馬式政治冒險。

 

二是以戰略、發展的理念思考台灣問題。在新歷史時期下,大陸思考將兩岸關係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觀歷史進程,放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大棋局與地緣政治戰略中進行運籌。而由於兩岸也有發展模式和治理理念的競爭,大陸也注重在政治博弈過程中,促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與經濟社會融合。大陸的“答卷”絕非來自蔡當局的一廂情願,而是對歷史責任的擔當與肩負。

 

三是以人為本,持續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反制蔡英文謀求的“國家與民族雙重分裂”,大陸注重精準施策和整體統籌,避免蔡當局將壓力轉嫁給島內民眾;進一步提升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力道,持續釋放惠臺政策,增進兩岸民眾的認同與融合;同時,主導區域經濟整合排擠“新南向”,使蔡“經濟脫陸”難以為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越南、斐濟等國或重申堅定奉行“一中政策”,或裁撤在臺“代表處”。島內輿論憂心,越南等國開了封殺“新南向”第一槍,這樣“心向北京、目無台灣”者不知凡幾,台灣在蔡治下淪為“隱形地”。

 

總之,蔡英文“5·20”前的兩岸談話可謂本質不變、姿態百變,用浮誇辭藻包裝其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舊思維,以及愈發強硬、頑固的兩岸立場。其“新意”不過是兩岸思維的綠化、僵化,刻意爭奪兩岸博弈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蔡英文態度的轉變基於其對陸美臺三角關係的嚴重誤判,顯露其兩岸政策並不追求改善兩岸關係,而是為“柔性台獨”護航的本質,為兩岸關係增添了新的風險。

 

正所謂上帝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蔡當局似乎對大陸剛性與柔性應對及其背後的深意“無動於衷”。

 

圖片默認標題

                                                                       本文作者劉匡宇在台灣問題講座上發言

 

蔡故意選擇在“5·20”當天不辦儀式、不做表態,而是躲在官邸裏與小朋友同樂,鑽進“總統府逃生密道”,以“回到童年”姿態逃避“成人世界”壓力;甚至借各種場合為自己辯護,指責“北京打壓錯失了改善兩岸關係的良機”,導致其“預備好的5·20善意”咽回肚子裏;再次頤指氣使地提醒大陸領導人“(大陸的)舊問卷讓它過去、(我的)新問卷上頭有新題目”。蔡自我感覺之良好,回避實質和轉嫁責任之乾脆,以及變本加厲的顢頇、自負和不合作態度,充分展現了其根本無意以善意、彈性互動構建所謂兩岸“結構性合作關係”,反而不斷釋出刺激性的冒進言行,在兩岸關係缺乏政治互信、危機管控機制和政治溝通管道的當下,意味著製造風險而非相向而行。

 

蔡英文清楚自己對大陸只能更硬、不能更軟,無論承受多大的兩岸壓力也不能講出“九二共識”,如果是那樣,將意味著其綠營基本盤的崩潰。蔡英文的種種表現不是她一時的權宜之計,而將是未來三年任期內的新的兩岸分裂政策的起點。在蔡英文拒不合作的姿態下,兩岸博弈將難以擺脫不確定和惡意的詛咒,兩岸關係也將由“冷僵局”、“冷對抗”,不可避免地滑向“強對抗”與“熱對抗”的方向。

 

蔡英文關上了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海峽飛虹網立場。)

走老路 蔡英文遭諷:把台灣財政送進墳場

2017-06-02 10:44:40
展開全文

臺民調逾半數不滿蔡英文執政 57%不滿其兩岸政策

2017-06-02 10:10:39
展開全文

蔡英文坐視臺商陷兩岸困局

2017-06-01 16:07:09
展開全文

臺媒:蔡英文還能當多久“鴕鳥”

2017-06-01 10:20:16
展開全文

上臺一週年、政策不週延 臺民眾抗議聲浪淹沒蔡英文

2017-06-01 09:31:38
展開全文

國臺辦:臺企聯和廣大臺商要敢為人先 勇於擔當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2017-05-25 11:41:13
展開全文

國臺辦:兩岸關係性質沒有模糊空間

2017-05-19 23:38:08
展開全文

國臺辦:任何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台灣獨立”的企圖都註定失敗

2017-05-18 21:08:08
展開全文

學者:大陸方面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合情、合理、合法

2017-04-29 16:56:45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