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健康事業持續改革完善:推醫保“漫遊” 破資源“梗阻”
覆蓋城鄉居民的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有超過一半的縣開展了基層首診試點,已有50種藥品短缺問題得到解決……新一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單項突破到整體推進,看病方便、交得起費、吃得好藥已是13億百姓心頭最質樸、最殷切的就醫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為。我國正全方位、全鏈條發力持續推進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推醫保“漫遊”、治藥品亂象、破資源“梗阻”,奔向健康中國的民生藍圖正在逐步繪就。
整合多种醫療保障資源 全民健康“一個都不能少”
今年52歲的張先生怎麼也沒有想到,從吉林到北京協和醫院住院治療主動脈夾層血腫,出院時通過新農合結算直接報銷,省了近一半的醫藥費。“終於不用回老家報銷‘跑斷腿’了!”張先生和妻子欣慰地説。
“跨省直接結算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方便患者。這樣既規範了就醫秩序,又減輕了患者墊付資金的壓力。”北京協和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李春厚表示,從信息流程梳理到需求確認,從系統開發測試到端口調試,信息“多跑路”就是為了群眾“少跑腿”。
讓醫保報銷“跑腿”“墊資”之苦少一點,這一願景已被納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改革邁大步、惠民出實招。截至6月中旬,30個省份的1563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了跨省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我國還有90%以上地區實現了醫療救助與醫保一站式結算。同時,全國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年內也將實現整合,城鄉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減輕大病、慢病負擔是構建健康保障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甘肅、重慶等地正在整合社保、民政等多重資源,建立“農村居民醫保+大病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多項保障銜接,織密織牢保障網讓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破解藥品“小散亂” 管扶並舉促量質齊升
從“缺醫少藥”的發展階段走出來,我國藥品生産流通行業步入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供給側改革為抓手的歷史新階段。從單兵突進到全鏈條監管,我國改革持續發力精準施策,走出中國式醫藥改革的關鍵一招。
針對“藥價虛高”、行業“小散亂”等難啃的“硬骨頭”,《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産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2018年底前全面推開“兩票制”,強化藥物使用監管,促進合理用藥。“相比於以前,我國醫藥領域改革已實現‘三位一體’,有效形成了多方聯動。”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認為,改革的“中國藥方”打出了“組合拳”,這將推動進一步破除以藥養醫、減輕全社會醫藥費用負擔。
原料季節性短缺、供需銜接失衡……多種因素讓魚精蛋白、絲裂黴素等藥品局部性、結構性短缺依然存在。為打通治理藥品短缺的“最後一公里”,《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定點生産、協調應急生産和進口、完善短缺藥儲備等多種方式,在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行業有序監管的基礎上,讓醫患雙方早日告別“一藥難求”。
醫聯體試點全面啟動 優質資源怎樣“活血化瘀”?
“北上廣”大醫院人滿為患,而基層小診所冷冷清清,科學合理就醫秩序的缺失長期以來都是群眾就醫的“痛點”。對此,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分級診療試點將擴大到85%以上地市。
“分級診療制度是一種制度創新,將進一步優化服務體系,放大優勢醫療資源效應。”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説,推動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的分級診療就醫格局,建設醫療聯合體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格局。
如何讓患者“願意去”、讓基層“接得住”、讓大醫院“舍得放”?《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逐步形成多種形式的醫聯體組織模式,完善醫聯體內部分工協作機制,促進醫聯體內部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2017年醫聯體建設試點全面啟動。
四川省構建“醫院聯盟”規範雙向轉診,以16所領軍醫院構建省部級醫院平臺,每兩個市州以1到2所市級三級醫院作為領頭醫院構建11個市級“醫院聯盟”,轄區內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全覆蓋與上級醫療機構簽訂雙向轉診協議,逐漸改變“散發聯合、散在轉診”帶來的無序混亂轉診局面。
“理順就醫秩序‘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所副研究員朱坤説,今後要進一步通過信息化等多種形式推動三甲醫院診療服務“下沉”“上門”,加快搭建遠程醫療等網絡,把惠民政策送到老百姓身邊。(新華社電 記者 王賓、董小紅、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