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俞源v.s 台南菁寮----台灣女孩的兩岸農村“homestay”記

編輯:何婧|2017-07-28 16:24:57|來源:海峽飛虹專稿

 我喜歡農村。 

 

喜歡一個地方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因為美景、美食或是旅行當中遇到的人。對我來説,生命中最讓人牽掛、銘記在心的回憶,往往是那些看似平凡無奇卻又深入人心的小事。農村于我,最大的魅力是卸除一身“都市武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本文作者在農村1

                                                                                    本文作者在浙江俞源村

 

本科時期的寒暑假,我總愛往鄉下、農村跑,一待就是十天以上。可能因為學傳播的關係,我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並且對人有著很大的好奇心。我享受著不同於昨日的今日,聽故事、説故事和分享故事是一件極其美好的事。

 

對我來説,若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一個地方,與其到其最繁華、絢爛奪目的城中心,不如選擇遠離市區,去到最原始、天然的農村待著。和當地人一起吃飯、走走他們平時走過的路,抽離原本緊張焦慮的狀態,讓自己腦子適時放空、放慢腳步、蹲下身子,全身心投入。

 

2014和2017年夏日、台南菁寮和浙江俞源,兩岸農村的“homestay”之旅有幾個共同點:住在當地人家、至少十天的深度體驗。農村,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歸屬感,兩趟旅行分別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經歷了許多刺激和溫暖的故事。對我來説,這兩個地方就像是自己的娘家。

 

2014年夏・台灣台南市後壁區菁寮村

 

稻田,是台灣鄉間最常見、也是最美麗的風景。種出了全臺冠軍米,加上2005年《無米樂》這部描寫台灣老農生活的紀錄片,讓位於台南後壁區的菁寮村為人熟知。難得的是,許多老街、店家還保持著舊有風貌,沒有太多商業化氣息,民風單純也熱情。

 

台灣嘉南平原盛産稻米,在後壁區處處可見綠油油的稻田,這個村落的人事物都像稻米一樣黏,牢牢地黏住了我的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麼

 

待在菁寮村的十五天雖然有些短暫,但我很感謝《蹲點・台灣》項目為我們創造的機會,自己規劃並實踐十五天的支教和紀錄片拍攝計劃,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許多讓人無奈的現實,不斷衝擊我的成長經驗。剛到村子的頭幾天,我們仍帶著都市價值觀去看事情,並且自以為是地評斷當地,在自我限制的思維下只看到菁寮的不足、缺陷。現在回憶蹲點前期的自己,真的很愚昧;因為一個旁觀者是沒有資格隨意批判的,唯有參與者和實踐者有那個權利。

 

上面照片中站在綠油油的稻田裏,總是滿臉笑容,健碩的身軀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這是阿嬤。

 

只剩下一隻手、跛著腳走路一拐一拐的、黝黑的皮膚,這是阿益阿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阿麼和阿婆1

 

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歲的阿公阿嬤是我們在台南十四天最大的依靠。很幸福,有緣遇到兩位溫暖又善良的老人家,在看似平凡的兩位老人家身上,看見偉大的不平凡。

 

阿嬤是阿公家的童養媳,從小就跟著阿公了。阿公因為罹患小兒麻痹,小學時為了躲避戰爭空襲,常跌得全身是傷。他讀書到小學三年級就離開了學校,在家幫忙農作。

 

好景不常,阿公十七歲在一次牽牛時,因為牛突然回頭攻擊,牛角刺中他的頸肩造成大量出血,甚至差點葬送性命。命運多舛,阿公三十多年前到屏東幫人割稻時,不幸在割稻時翻車,左手因此重創遭截肢。

 

但,多舛的命運並未擊倒阿公,阿公繼續耕作並且跑遍全臺幫人割稻。

 

雖然阿公和阿嬤年歲已高,但他們仍是每天清晨起床到田裏幹活。看著阿嬤揮汗如雨、大口喝水的可愛模樣和阿公行為雖然不方便卻還是堅持坐在田埂間守護著阿嬤的樣子,我們內心既不捨又高興,一方面不捨得老人家那麼辛苦,同時也很欣慰看到阿公阿嬤身體硬朗,能夠下田耕作。

 

阿公和阿嬤雖然沒讀過什麼書,生活智慧卻是無比豐富,好學精神甚至是我們年輕人都比不上的。

 

就拿阿公來説吧,阿公前幾年到菁寮教會上過基礎的電腦課程,現在已養成每天上網收聽“神農廣播電臺”(台灣一個農業廣播電臺)的習慣。有天晚上,我下樓曬衣服時,阿嬤笑咪咪地説:“妹妹啊,阿公要問你們電腦的事情啦!聽到你們在樓上拼拼磅磅ㄟ(閩南語:形容動作聲音很大)聲音想説你們已經起來了,那ㄟ金馬(閩南語:怎麼現在)才下來啦!”當時聽到阿嬤這樣説,我心中真是又驚又喜,沒想到阿公在等我們啊!

 

那天晚上,我們專注地坐在阿公身邊,從電腦開機、網絡連接、開網頁、進入“神農廣播電臺”的網站、點擊欲收聽的節目,每一個步驟對我們來説都是稀鬆平常的動作,但對於阿公較低的識字率、長期以單手做事導致右手易抖且不好使力、眼睛退化來説,我們盡全力用不太流利的閩南語教阿公每一個步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二合一 拷貝

 

看著阿公努力學習的神情,真是深深佩服他接納新事物的開放精神;就算學習速度比較緩慢,但為了田地上的稻作,就像是為了自己的孩子,阿公什麼都願意付出。

 

老人家的親切和熱情逐漸打開我們武裝的心房,雖然閩南語不太流利,有時候還需要比手畫腳,但真的好喜歡和阿公、阿嬤待在一起感覺,喜歡阿公阿嬤總是笑咪咪地叫我們“妹妹”或“小姐”,就像是個孩子被呵護。

 

2017年夏・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俞源村

 

俞源太極星象村,距離縣城20公里,是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排列設計建造。古村落現在仍保有宋、元、明、清古建築1027間。古建築裏頭的木雕、磚雕、石雕精緻,在村口還有佔地120畝的巨型太極圖。俞源村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是古生態“天人合一”的經典遺存,是尋古探秘休閒的旅遊勝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3

 

北京的六月驕陽似火,南方卻正值雨季。機緣巧合下,剛結束期末考的我一路南下,坐了十多個小時火車,來到了位於浙江省武義縣西南部的俞源村-一個文化、人文和自然融合的可愛村子。

 

為期十天的“走進金華古村落” 項目,除了可以深刻的體驗到當地風俗文化、美食和傳統手工藝外,最吸引我,且要大力推薦的絕對是“家+”模式。

 

什麼是“家+”模式呢?可以用英語的homestay解釋,就是以當地老百姓家庭為基本單位,輔以傳統古村落生活體驗、鄉村田園風光、特色民俗文化為核心吸引物的古村落旅遊新模式。這種模式能很好地實踐“關上房門是星級酒店,打開房門是溫馨家庭,走出家門是鄉野生活”的“家+”發展理念。

 

接待我們十天的“家+”體驗的是俞爺爺和俞奶奶家,兩位渾身散發著親切和真誠的老人家,笑起來就像彌勒佛一樣。每天,在爺爺奶奶的呼喚中醒來,驚嘆著奶奶的好手藝、跟著爺爺走跳俞源村,享受如兒女般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幾次在大夥兒圍圓桌吃飯時,都忍不住多看爺爺奶奶幾眼,對於離家千里的我們,心中好暖好暖,就想要靜靜地待在他們身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吃飯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合影1

爺爺的父親在抗戰時期跟著軍隊遠征台灣,加上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生活在台灣,因此爺爺對台灣有份特別的情感。每回爺爺提到當年的故事,語氣中總是帶有滿滿的憐惜,即使不能完全理解那份感情,但或許因為我的爺爺和外公也是在戰爭時期從大陸來到台灣的緣故,我內心還是能感受到爺爺口中兄妹血濃于水的親情。

 

“請把俞源當作自己的家,大家有緣才能相聚在一起,非常歡迎大家!”印象很深刻,到村子的第一天晚上,爺爺真誠又溫暖的話一掃我們初來乍到的緊張。當爺爺奶奶知道我吃素後,每餐飯都會特意準備許多道蔬菜、雞蛋、豆腐,連早餐的餡餅都有素餡的,真的特別暖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村頭合影

老人家就是這樣,最期待的事莫過於家裏熱鬧一點,有人陪他們説説話;但是,對於住在農村的長輩來説,這個願望也許是一個奢求。還記得有兩次團隊組織去外面活動,回到村子的時間比較晚了,當我們一下車、走過橋頭就看到爺爺在外面守望著、等著我們,就像長者在等自己晚歸的孩子一樣。頓時,整個心都融化了,爺爺的身影在路燈下顯得格外溫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離開大合影

 

離開俞源村的那天,艷陽高照,最後一張闔影記錄下我們睜不太開的雙眼和自然漾起的嘴角。臨走前,俞爺爺讓我寫下在北京的地址,説他們明年春節會到北京找兒子一塊兒過年,不知道我那時是否會在北京;我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和爺爺奶奶親手做的餡餅踏上歸途。將要離別時才驚覺: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最能讓人堅實的心柔軟下來。沉甸甸的行李伴隨著沉甸甸的心情,我只能暗自在心中許下“一定會再回俞源村”的願望,一定要再抱抱爺爺奶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感謝信

                                                      離開俞源村前,我們幾個小夥伴給爺爺奶奶寫了一封感謝信

 

我知道,我的農村故事未完,會一直走下去、抒寫下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俞源跳起1 

 

                                                                                (本文作者係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劉馨宜)

回鄉築夢補助斷 台灣農村青年心寒

2017-05-27 11:47:39
展開全文

大陸農村網絡發展遠超西方 臺媒:不能再小看同胞

2017-03-15 09:52:14
展開全文

農業部攜手郵樂網共推農村電商

2016-10-09 10:11:12
展開全文

大陸力挺農村創富 完成全面小康最後一塊拼圖

2016-02-25 09:52:49
展開全文

臺媒關注大陸農村經濟建設 建言開放土地商用

2016-02-23 15:28:49
展開全文

陸客不去台灣旅遊業“慘不忍睹” 業者怨聲載道

2017-07-14 09:33:16
展開全文

臺胞湖南郴州打造“夢想莊園” 架起台灣青年創業橋梁

2017-06-18 10:37:28
展開全文

中國遊客出境旅遊消費正向休閒深度遊轉型

2017-06-15 09:49:49
展開全文

臺當局"一例一休"衝擊旅遊業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2017-07-17 09:39:44
展開全文

福州赴臺旅遊再次簽注立等可取 只需2分鐘

2017-05-24 09:44:37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