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透視經濟發展和互利合作新信號

編輯:母曼曄|2017-09-04 09:14:25|來源:新華網

3日,金磚國家工商論壇迎來約1000名中外工商界精英。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為金磚國家發展經濟、加強合作勾畫了願景。“春江水暖鴨先知”,在全球經濟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論壇傳遞出多重發展新信號。

 

信號一:在互補中實現共贏,在合作中開發新的增長點

 

金磚十年,憑藉大宗商品供給、人力資源成本、國際市場需求等優勢,五國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率的“半壁江山”。但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經歷深刻調整,金磚國家經濟傳統優勢發生變化,先後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論壇上,推進産業結構改革,成為與會各國工商界代表的關注話題。金磚五國發展路徑雖有差異,加強對外戰略對接和經濟互補,卻是共同的選項。

 

以福建為基地的大型體育用品企業安踏,將金磚國家俄羅斯作為海外重點市場佈局多年。出席論壇的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説,金磚五國佔世界經濟總量20%以上,人口占世界1/3以上,這對體育用品企業來説有很大機遇。

 

過去十年,聯想在印度和巴西生産了2800萬台終端設備。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説,要把握住金磚國家人口紅利,在智慧製造、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加強合作。

 

其他金磚國家的産品也大量出口到中國。數據顯示,巴西的果仁、俄羅斯的礦物燃料、南非和印度的珍珠、寶石、貴金屬是“爆款”。2016年一年,中國就進口巴西的果實果仁類産品155億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説,近年來,巴西、俄羅斯、南非的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並不代表其與中國的合作進程在下降。中國對金磚國家的投資、能源、貿易往來總體都在快速增長,這恰恰説明合作的重要性。

 

除了産業結構互補,共同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給金磚國家帶來共贏。本屆工商論壇專門聚焦了“藍色經濟”。金磚國家工商論壇組委會主任、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説,金磚國家都有較長的海岸線,發掘藍色經濟發展潛力,將有利於金磚國家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信號二: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做大世界經濟蛋糕

 

與經濟實力相比,金磚五國的貿易規模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説,金磚五國經濟總量佔全球23%,但對外貿易只佔全球16%,五國相互間貿易又只佔各自對外貿易總和的5%。

 

此次論壇上,如何在全球經濟發展增長動力不足、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充分發揮金磚各國互補性和多樣性應對挑戰,成為工商業界代表關注的焦點。

 

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全球資源配置,降低綜合成本,規避貿易壁壘,開拓新市場,從而促進産業轉型升級。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宜華董事局主席劉紹喜説,金磚合作給眾多民營企業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投資貿易的障礙少了,合作共贏的天地大了。

 

從建立金磚國家示範電子口岸網絡、核準《金磚國家投資便利化綱要》,到形成《金磚國際服務貿易合作路線圖》、推進電子商務合作的具體行動……與會代表認為,廈門會晤有望取得的經貿成果,將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準,做大世界經濟蛋糕,讓更多國家的人民共享機遇。

 

信號三:以金融服務挖掘投資潛力,以金融合作護航經濟增長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對金磚國家來説,要挖掘彼此投資潛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需要高效的資金融通和金融服務,加強金融合作與發展是必由之路。

 

作為歷史上第一次由新興市場國家自主成立並主導的國際多邊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開業兩年多來,交出了靚麗“成績單”。

 

在籌資方面,繼2016年夏天在中國首度發行人民幣綠色債券受到廣泛歡迎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預計年內還會發行以印度盧比計價的債券,同時也在尋求在巴西和俄羅斯的發債機會。與此同時,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已投入運行……

 

論壇期間,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卡馬特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他告訴記者,新開發銀行在為各國發放貸款時都提供了當地貨幣貸款,隨著未來對於國際硬通貨的依賴度下降,全球經濟發展會更加穩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定。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説,從金磚五國情況看,企業對外貿易和跨境投資遇到的匯率波動風險大,因此要更多使用本國的貨幣。“我們願意發揮銀行的作用,為企業開立賬戶,提供本地貸款等結算清算。”

 

“要加強金磚國家企業在貿易投資中的金融合作,也要重視商業性銀行的作用。”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説,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是國內銀行間合作的典範,近兩年推出了國際版,並已代理了34家境內銀行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與212家境外銀行開展了國際業務合作。

 

只有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才能澆灌出更好的實體經濟之樹。王文認為,金磚國家也要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真正使金融活水流向該去的地方,確保經濟增長“成色十足”。(新華社廈門電 記者董瑞豐、譚謨曉、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