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基層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強大動力

編輯:王瑞穎|2017-09-04 11:09:46|來源:中國台灣網

今年是兩岸開放交流三十週年。以“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兩岸交流三十週年紀念大會”今天在香港舉行。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來自兩岸三地各界的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回顧三十年來跌宕起伏的兩岸關係,有助增進兩岸同胞的情誼,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尤其當下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在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的情況下,雙方民間、基層交流尤顯重要。

 

評論摘編如下:

 

今年是兩岸開放交流三十週年。以“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為主題的“兩岸交流三十週年紀念大會”今天在香港舉行。來自兩岸三地各界的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回顧三十年來跌宕起伏的兩岸關係,有助增進兩岸同胞的情誼,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尤其當下兩岸關係因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而陷入僵局,在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的情況下,雙方民間、基層交流尤顯重要。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以各種形式參與到和平發展的事業中來,反對“台獨”、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台灣社會主流民意。

 

綜觀三十年來,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從無到有、由暗到明,從小到大、由淺入深,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拓寬,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在1949年後的幾十年時間裏,海峽兩岸同胞曾處於長期的隔絕狀態:經濟隔絕、交通中斷、親人離散、音訊不通。這是兩岸骨肉同胞共同的歷史傷痛。

 

為了打破兩岸之間的人為隔絕,大陸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明確提出,兩岸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信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進行學術、文化、體育、公益的觀摩和經濟交流。此後,繞道回大陸探親的臺胞、到大陸避風的台灣漁民逐漸增多,充分顯示兩岸交流是大勢所趨。在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影響和推動下,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在台灣同胞的強烈要求下,台灣方面自1987年11月2日起允許部分台灣居民回大陸探親。此後,島內各界民眾又衝破當局種種限制來大陸旅遊觀光、投資興業,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交流熱和投資潮。如今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二大進口地區、最大的順差來源,也是臺商最大的投資地。兩岸人員往來也相當密切。據島內統計,自1987年迄今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與旅遊人數超過9000萬人次,而自2008年兩岸開放大陸民眾赴臺觀光以來,已經超過2000萬人次。

 

兩岸交流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充分説明兩岸民間交流始終是推動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力量,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而這正是島內“台獨”勢力所懼怕的。民進黨當局以為不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就可以阻撓兩岸統一,以為大搞“去中國化”就可以切斷兩岸歷史聯結和同胞情誼。這樣的想法未免幼稚和可笑。兩岸本就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的印記遍及台島各個角落,難道當局是要禁止民眾寫漢字、説漢語嗎?雖然目前兩岸關係不如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時熱絡,但兩岸民間和基層往來依然密切。尤其大陸方面不斷推出便利措施,為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台灣同胞創造更好條件,進一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從而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

 

大陸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古語説“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人心的契合,將使統一的基礎更加牢不可破。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真正可加強台灣同胞對大陸的了解和認識,消除雙方的誤解和偏見,增進彼此的情誼。(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