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西進臺青的美好與留臺青年的哀愁
暑假結束,各個大學陸續開學了。儘管兩岸關係低迷,官方往來中斷,這個暑假依然有許多台灣的大學生前往大陸參訪交流,盛況不減。台灣《旺報》今日發表台灣文化大學台灣發展與大陸研究所教授兼代所長龐建國的評論文章指出,兩岸之間如果無法邁向經貿關係正常化,台灣的經濟很難好轉,青年西進的潮流只會越來越壯闊。我們願意祝福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事業前途和美麗人生,卻不得不為困在“悶經濟”中的台灣年輕人覺得深深哀愁。
評論摘編如下:
暑假結束,各個大學陸續開學了。儘管兩岸關係低迷,官方往來中斷,這個暑假依然有許多台灣的大學生前往大陸參訪交流,盛況不減。台灣的大學生利用暑假去大陸,大多是參加文教性的活動,參訪大陸的大學、古跡、或風景名勝,座談兩岸的教育和文化議題。這種活動形式和內容,在兩岸之間已經行之有年。
臺青西進潮流涌現
今年暑假期間,有許多台灣學生去大陸,看的是大陸各個城市和大學為大陸和台灣青年打造的創業就業基地,或者是大陸臺商企業和大陸本地企業,談的是大陸的産業發展前景,以及台灣青年前往大陸就業和創業的可能。我們可以感覺得到,一個台灣青年注意大陸發展機會的時代正在開啟,一股台灣青年西進的潮流已慢慢涌現。
事實上,這樣的改變從去年就出現了端倪。去年暑假,大陸方面開始比較大規模和有系統地邀請台灣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去大陸實習,實習的單位大多座落在一、二線城市,並以大型國有企業為主。這項措施的效果相當良好,參與實習的台灣學生見識到了大陸城市建設的宏偉,企業經營的雄心,工作同仁的勤奮創新,並與實習單位及其週遭環境建立了一定的人脈連結。這些參與實習的學生回臺之後,把他們的見識和感受與同學分享,已經出現了一些傳播效應。
有鋻於去年暑假的經驗,大陸今年顯然更用心地經營這些活動,並且配合“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政策指示,擴大規模地辦理。於是,以協助台灣青年赴大陸就業和創業為主題的活動,頗有遍地開花之勢,使得兩岸之間的旅途上,出現了較過去更多的年輕身影。
通過邊做邊改進,再加上相互比較切磋,大陸各個地方、企業、或學校,對於如何從台灣的年輕世代中招攬本身需要的人才,逐漸做得熟練、精準,把工作逐步做得到位。所以,台灣青年西進恐怕會是個方興未艾的趨勢。
為了年輕世代的前途著想,我們沒有理由去阻擋這個趨勢。畢竟,台灣本身如果能夠提供相同的機會,青年西進大概就不需要擔心了。問題是,台灣的“悶經濟”至今無解,未來也不見光明,強行將有能力、有視野、有企圖心的年輕人困在這個島上,絕不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兩岸好經濟才會好
其實,台灣的“悶經濟”並不是沒有解方,只要讓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正常化,大陸的資源活水就會到來,台灣困局自然就解開了。一個有活力、有前景的台灣經濟,自然會把本身的人才留住,還能把島外的人才吸引過來,消除掉國際間對台灣“將遭遇最嚴重人才流失問題”的評語。
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蔡當局的思維還是不肯面對現實,仍然在渲染“新南向政策”的神話,想要“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經濟體的現象”。兩岸之間如果無法邁向經貿關係正常化,台灣的經濟很難好轉,青年西進的潮流只會越來越壯闊。我們願意祝福台灣青年在大陸找到事業前途和美麗人生,卻不得不為困在“悶經濟”中的台灣年輕人覺得深深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