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步入“全球時代”

編輯: 母曼曄|時間: 2017-11-06 10:45:11|來源: 海峽飛虹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 李晉)11月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一和第二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

 

11月5日19點45分,隨著巨大的火箭發動機轟鳴聲在山谷回蕩,搭載著兩顆北斗導航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第二十四和第二十五顆北斗導航衛星,同時也是我國首次發射北斗三號組網衛星。4個多小時之後,隨著準確進入軌道的兩顆北斗三號衛星太陽翼完全展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學宇在指揮控制大廳宣佈,本次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現在我宣佈,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本次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首次發射,將加快中國北斗系統儘早服務全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説:“此次北斗三號組網星首次發射將標誌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啟全球組網新時代,全面打開北斗應用推廣與産業發展新局面,書寫北斗國際合作新篇章,所以意義非常重大。”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經過八年的建設,在各大系統和眾多參研參試單位共同努力下,中國全面突破系統核心關鍵技術,完成地面驗證,衛星狀態基本固化,特別是2015至2016年成功發射5顆新一代導航衛星,完成了在軌驗證。楊長風總設計師説:“從北斗發展過程看,從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再到如今的北斗三號正式啟動,北斗系統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不斷完善,不斷升級,這是借鑒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的發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發展模式。”

 

據了解,北斗三號衛星將增加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按照國際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及搜索救援服務。同時,還將採用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通過採用新的技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並將與世界上其他導航系統實現更好的信號相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認為:“這兩顆衛星從技術體制上,相對於北斗二號不管是信號品質還是其他方面有大幅提升,跟其他國際上的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將來將要運行的伽利略系統都有很好的信號相容性。”

 

從本次任務起,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北斗組網衛星高密度發射。截止2018年前後,將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顆組網衛星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談到未來北斗發展藍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信心十足,他表示,在建設北斗三號系統的同時,中國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構建國家綜合PNT體系、也就是導航定位授時體系建設:“這裡邊有幾個關鍵詞,一個是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第二個是天地一體,實際上就是天空、地面,水下,室內構成完整體系;覆蓋無縫,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導航;多手段融合,便捷高效,國家綜合PNT體系,體系構建以後,將顯著提升國家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此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分別研製,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3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