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企業家謀劃合作新未來
在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期間,由兩岸企業家峰會和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主辦的首屆大陸台資企業産品展銷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圖為一位台資企業的工作人員(左)向觀眾介紹展銷的魯班尺。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作為中共十九大之後兩岸工商界和企業的首次重大交流活動,2017年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有風向標的意義。一如大會的主題“兩岸産業融合發展:新形勢 新商機 新思路”,與會企業家認為,中共十九大確定了新時代中國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並制定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必將有力引領大陸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合作也將隨之迎來巨大機遇。
新形勢下蘊含新商機
深耕大陸的鴻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回憶到大陸設廠30年的變化,頗多感慨:第一階段就是摸石頭過河,先把勞動型密集的工作搬過來。第二個階段就是臺商漸漸把技術帶進來,把産品引出去。而第三個階段也就是當下,雙方開始融合發展。
網易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直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大量前端的製造業來幫助實現消費升級。台灣品牌很善於製造,也善於挖掘“在地”的故事,但是到了大陸市場,語境變了,市場和人都變了,“在地化”成了一個難題,網易非常希望能夠跟台灣優秀的製造業一起,生産出更多優質的商品。
兩岸農企合作首次在峰會上被重點提出。台灣綠色食品與生態農業基金會秘書長陳文德認為,兩岸如何以整體戰略來構思農企交流與合作,是值得關注的方向。“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也意味著將推動資本、技術向廣袤的農村流動。”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研究員方言認為,未來兩岸在農業領域的合作,將更多地體現在農業技術上的合作。
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表示,補短板是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大陸更加重視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的培育,以創新研發帶動産業升級,臺港澳企業和外資企業都可以享受到鼓勵創新的各項政策。目前,大陸在精密製造、高端裝備、醫藥保健、仲介專業服務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台資企業在這些領域大有可為。
新形勢下需要新模式
台灣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認為,兩岸産業融合應該有新模式。在目前的狀況下,如果能夠透過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的模式,會對兩岸的産業融合産生很大的激勵效果,也會對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産生正面的作用。兩岸産業融合發展應該由以成本導向和以生産産品為主的思維,轉變為以價值創造與系統開發為主的策略為導向,特別是應該秉持以人為本,致力於解決雙方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問題,提升兩岸民眾的幸福感。兩岸産業融合發展應該有明確的共同願景與規劃。除了簽訂産業協議外,應該同步規劃市場發展策略,共同攜手進軍全球。兩岸産業的融合應該由供貨的關係轉變為構建産業鏈。特別是在5G時代,物聯網與通信聯繫將會更為方便,兩岸智慧城市的生態鏈能夠融合技術,創新服務生態系統。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學教授莊奕琪也認為,兩岸發展需要新的模式,要兼顧成長與分配的包容性成長,未來兩岸的産業合作應該開放合作經營國際第三方市場,尤其是在技術人才上,更應強化互補合作,以兩岸的發展經驗推動沒有輸家的全球化。
新形勢下期待新氣象
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表示,中共十九大確立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未來大陸經濟發展將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立以創新、發展、改革、開放為指向的優質成長模式。兩岸必須超越傳統模式和制度框架,以新思路規劃推進兩岸合作,促進兩岸産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關係,創造新的方向和願景。
上銀科技在蘇州工業園的新建工廠快要落成了,公司董事長卓永財告訴記者,此次還配建了研發大樓,這個研發實驗室將整合企業在全球各地的科研資源。隨著蘇州新廠落成,公司在大陸這邊的投資會逐漸加大,也會更加深入。
青年是兩岸合作的未來,隨著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不斷擴大,台灣青年到大陸就業創業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為了更好地幫助台灣青年,國臺辦已在12個省市授牌設立53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各地也陸續出臺了不少政策。
“兩岸年輕人攜手共創未來,將是一個雙贏的時代。”TED Taipei創始人許毓仁説,現在正是兩岸青年人共創未來的最好時代,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兩岸青年要共同抱有改變世界的進取心。台灣青年可以把台灣文創、醫療、大健康、美食等,通過原汁原味的台灣創意,嫁接到大陸市場,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