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稅改釋放活力 預計可為數以萬計企業減稅過半

編輯:母曼曄|2017-11-13 17:02:17|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月在立法會宣讀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宣佈將推行“兩級制利得稅”,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減輕稅務負擔。

 

施政報告提出,將企業首200萬元(港幣,下同)應評稅利潤(指在香港産生或得自香港的純利潤)的利得稅率大減五成降至8.25%,對於其後的利潤,稅率則維持16.5%不變。預計可為數以萬計的企業減稅過半,特區政府也會因此少收數十億元。

 

新一屆特區政府“組班”4月有餘,“稅制改革”頻頻成為各類研討會及論壇中的熱詞。在香港經濟增長放緩、瓶頸凸顯的大背景下,通過尋求稅制改革,再造經濟活力,無疑已成為一個必然且有效的選擇。

 

經濟發展添動力

 

長久以來,香港一向奉行簡單低稅制,按地域來源徵稅,並以直接稅為主。特區政府對所有企業徵收利得稅的稅率統一為16.5%,但也時常推出稅務寬減措施。以2017/18年財政預算案為例,全香港企業可獲得75%利得稅減免,上限2萬元,預計政府收入減少19億元。

 

而“兩級制利得稅”的概念,則是按照企業規模、利潤、所屬行業或性質等,分為兩級徵收稅款。簡單來説,就是讓利潤低於某個水準的企業享有較低稅率,減輕其負擔,進而為業界增添經濟發展動力。

 

記者諮詢稅務專家後發現,“分層徵收利得稅”這一改革方向,已在坊間贏得不少支持。而除兩級稅制之外,林鄭月娥還建議企業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可獲300%扣稅,餘額則享200%扣稅,以實際政策鼓勵本港創科發展。

 

香港稅務學會理事王銳強向記者表示,稅制改革對企業發展創造了積極條件,“越快推出、便越快收到好效果”,但他同時提醒政府需警惕大企業將公司分拆避稅。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導師黃元山則笑稱自己略為“保守”,他認為政府可考慮“前減後加”的做法,在降低企業首200萬元應評稅利潤利得稅率的同時,可將整體利得稅率微微提升,做到“稅收中立”,抵消對中小企的大幅減稅,同時平衡香港社會民生的發展需要。

 

減稅減壓惠民生

 

在黃元山看來,香港作為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其經濟表現容易受到環球經濟波動的影響,而規模效應所帶來的種種因素致使大企業佔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卻日益減少。那麼,稅制改革在實際操作層面可為多少中小企業帶來實際得益呢?

 

記者翻查2017/18年財政預算案補編圖表,以2016/17年的數據為例,香港共有122萬家註冊公司,其中近九成無須繳付利得稅。在須納稅的13.2萬間公司及非法團業務中,應評稅利潤高於90萬元的企業為3.7萬家,佔比約28%。

 

換言之,若以200萬元應評稅利潤為界限設立兩級制利得稅,幾乎所有的香港企業都無須按較高稅階(即16.5%)繳稅。即使這一改革舉措經商議後將標準收緊至以90萬元應評稅利潤分界,香港也有9.5萬家企業可只按較低稅階(即8.25%)繳稅,佔同期須納稅公司總數的七成以上。

 

從數字上來看,這一減稅安排若付諸實施,勢必成為本地商界的一支“強心針”。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直言兩級制利得稅是“好消息、德政”,相信在新稅制下,特區政府能鼓勵香港市民自主創業並吸引外來投資。

 

現年37歲的歐啟文在觀塘區擁有一家工程設計及水電維修公司,自主創業十餘年的他將公司視為全部心血,目前規模雖不算大,但營運狀況良好,每年可獲純利約160萬元。按照現行稅制安排,他每年須繳付利得稅26萬餘元,若特區政府落實兩級制利得稅,他的公司每年最多可節省13萬元稅款。

 

當記者問起歐啟文對於稅制改革的看法時,之前話不算多的他一連説了三個“好”字。“做生意的都懂,如果資金鏈斷裂,企業可就難保了。”他向記者坦言,對於像他一樣的小企業主來説,減稅帶來最直接的“實惠”就是增加儲備資金,並投放在擴充、投資及科研等方面。

 

拓寬稅基免財赤

 

據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17/18年財政預算案發佈演説中所言,香港稅基狹窄,政府收入來源集中。利得稅、薪俸稅、印花稅、差餉和賣地收入,共佔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政府總收入的75%,其中前4項為香港四大稅收。

 

黃元山向記者分析表示,為避免可能出現的結構性財政赤字,香港在稅制改革上的變動不宜過大,否則可造成稅收不穩。而解決方法之一,便是拓寬稅基。

 

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程騰歡談及香港稅基時表示,在香港四大稅收中,差餉稅基最為廣闊。經過百餘年的政策修訂和增訂,差餉的稅基已不限于全港九新界的物業,還包括電梯、電纜、水渠、鐵軌等等。他舉例説,現時差餉徵收百分率為5%,自1999年4月以來維持不變,只稍微高於歷史最低的4.5%;相較歷史最高的18%,現時徵收率有一定的上調空間。

 

“如果香港真的要拓寬稅基,首選應為增加差餉徵收率和避免低估應課差餉租值”。程騰歡直言,在該減的地方減,在該增的地方增,才是特區政府在施行稅制改革時最應考慮的問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