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羅家壩遺址發現新石器時期遺存

編輯: 白宇坤|時間: 2017-12-07 09:57:20|來源: 中新網
  • 羅家壩遺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時發現一處距今45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存
    羅家壩遺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時發現一處距今45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存
  • 作為中國目前所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遺址之一,羅家壩遺址地處秦、楚、巴、蜀交界地。1999年、2003年、200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曾先後三次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累計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羅家壩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工作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進行。圖為出土的陶器。鐘欣 攝
    作為中國目前所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巴文化遺址之一,羅家壩遺址地處秦、楚、巴、蜀交界地。1999年、2003年、2007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曾先後三次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累計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羅家壩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工作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進行。圖為出土的陶器。鐘欣 攝
  • 專家進行石器打制模擬實驗。鐘欣 攝
    專家進行石器打制模擬實驗。鐘欣 攝
  • 出土的石斧。鐘欣 攝
    出土的石斧。鐘欣 攝
  • 羅家壩遺址新石器時期遺跡主要有灰坑和水溝,新石器時期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環境土樣信息分析表明,羅家壩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中晚段,氣候轉暖,闊葉樹增多,氣候暖濕。浮選結果表明,羅家壩遺址的農業作物有稻、粟、黍等,但總量很少。圖為出土的細石葉。鐘欣 攝
    羅家壩遺址新石器時期遺跡主要有灰坑和水溝,新石器時期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環境土樣信息分析表明,羅家壩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中晚段,氣候轉暖,闊葉樹增多,氣候暖濕。浮選結果表明,羅家壩遺址的農業作物有稻、粟、黍等,但總量很少。圖為出土的細石葉。鐘欣 攝
  • 出土的細石核。鐘欣 攝
    出土的細石核。鐘欣 攝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對外發佈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對羅家壩遺址進行第四次考古發掘時發現一處距今4500至5300年的新石器時期遺存,這讓羅家壩遺址成為中國嘉陵江流域目前發現的堆積最厚、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