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致力發展創新科技 國家科技獎香港科學家獲佳績
國家科技獎香港科學家獲佳績 發展創新科技 香港繼續發力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6個由香港科學家主持或參與完成的項目奪獎。其中,由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唐本忠主持完成的“聚集誘導發光”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也分別有科研項目獲獎。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受訪時表示,對於香港科學家在國家科學技術領域規格最高的獎勵中奪獎感到十分鼓舞,創科局會繼續努力鞏固及發展香港的創科實力。
在香港科學家斬獲的6個獎項中有4個與醫學研究相關。其中,香港大學參與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疾控工作是醫學院其中一項長期任務,不只監控流感,也監控所有新發傳染病,希望將來可以建立華南地區的傳染病監控網絡。
香港中文大學參與的“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和“缺血性腦卒中防治的新策略與新技術及推廣應用”項目亦均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表示,中大醫學院教授莫樹錦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教授吳一龍帶領的研究團隊十多年來不斷地為肺癌病人帶來好消息,開創了依據基因突變替肺癌患者選擇精準靶向治療的模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最終目標是將來肺癌可看成“慢性病”來醫治。
陳家亮又表示,另一位得獎教授黃家星是腦內科的專家,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現腦血管收窄為華人中風最主要成因。他和研究團隊一直致力進行華人中風研究,尋找高危因素以助預防中風,並鑽研新治療方法以及幫助患者病後復修,而以上亦為研究團隊繼續努力的目標。
獲獎項目中有多個是香港與內地合作的科研項目。楊偉雄表示,非常重視內地與香港的創科合作。自2009年起,“創新及科技基金”已容許項目申請人將不超過項目資助總額的50%在香港以外使用,這增加了香港科研人員與內地合作項目的彈性。另外,運作超過10年的“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也設有粵港和深港聯合資助類別,用以鼓勵兩地的科研機構和人員合作和交流。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羅范椒芬表示,香港有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夥伴實驗室,多年來香港與內地大學在多個領域進行科研合作,成果纍纍,前景廣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國際科技及創新中心,兩地的科研合作將會進一步加強。(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