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問卷、新挑戰 ——2017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編輯:馬曉葉|2018-01-12 15:44:41|來源:海峽飛虹專稿

2017年正值兩岸恢復民間交流30週年及中共十九大召開。中華民族站在開啟民族復興的歷史新起點上。但蔡當局“柔性台獨”執政路線導致兩岸逐漸從“冷僵局”走向“冷對抗”,各種不確定性與系統性風險持續增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受到嚴重衝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在京召開

一、中共十九大開啟兩岸關係新時代

 

2017年10月18日的中共十九大為兩岸關係定位、定向,全方位而權威地回應了各界關切,引領兩岸關係進入新時代。

 

第一,從戰略高度把握對臺工作的歷史方位與發展進程。十九大報告在“兩個一百年”的宏大敘事中,論述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家統一進程以及中華民族復興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的戰略大框架中,為兩岸關係發展和台灣問題解決賦予新定位。

 

第二,報告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首納“六個任何”。這是鞏固兩岸關係行穩致遠基礎,為各種形式的“台獨”、“挺獨”劃出清晰紅線。

 

第三,提出“兩岸一家親”的具體實現路徑,讓“共圓中國夢”落地。包括尊重台灣現有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厚植共同利益,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以文化內聚力實現心靈契合。對臺政策論述轉向台灣民心,合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價值取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于2017年3月在湖北武漢召開

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第九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于2017年3月在湖北武漢召開,主題為“兩岸關係:新態勢與新模式”

 

二、大陸遏制“台獨”同時,加速推動兩岸社會融合

 

一年來,大陸對臺政策“遏制台獨更硬、爭取民心更軟”,在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進程中,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尋找持續動能。

 

一是強化遏制和反對“台獨”。大陸正從必要的戰略模糊走向必然的戰略清晰,以消除不確定性,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其一,明示遏制“台獨”的意志和能力。例如,針對“美臺軍艦互泊”炒作,畫出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紅線示警;大陸海空軍“繞島巡航”常態化,極大震懾“台獨”勢力。其二,在國際上鞏固一中框架。“臺巴斷交”後,台灣未獲邀參加WHA、ICAO和Interpol的活動,“台獨”“國際活動空間”被大幅壓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7年中國軍機繞飛台灣島

2017年7月中國軍機繞台灣島飛行

二是兩岸融合發展帶動島內民意正向轉變。十九大後,“盧麗安現象”、“許歷農挺共”以及島內頻頻升起的五星紅旗不斷展現島內民眾國家認同的新氣象。年末,《聯合報》、《天下》雜誌等權威媒體民調均顯示,島內認同明顯“統”漲“獨”消,民眾樂見大陸崛起並願意來陸發展,其中青年群體意願最高。此外,台北市長柯文哲堅持“兩岸命運共同體”等主張,成功登陸延續滬臺“雙城論壇”,其個人聲望也觸底反彈。可見,大陸發展模式和成果的“暈染效應”預示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深度與趨勢,即大陸可引領台灣人民用腳投票、重新選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五星紅旗

元旦,金門最著名的老街“模範街”旗海飄揚

 

三、蔡當局終究難以完成“兩岸答卷”

不過,在十九大為兩岸關係提出新發展方向時,蔡當局仍無視形勢變化,固守二元對立的對抗思維,不但消極回絕“兩岸答卷”,更尋求對等博弈、謀求由守轉攻、爭奪歷史功績、叫囂拒統對抗。

 

一是蔡英文兩岸論述本質不變而姿態百變,僵化保守且愈加強硬。蔡全年兩岸政策談話百變不離其“獨”宗。其一,頑拒“九二共識”。其“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論述本質是否認“九二共識”而欲概括接納兩岸交流成果,尋求“無共識的互動”。其二,製造“維持現狀”假像。年終記者會上,蔡放話“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不走回不相往來老路”,一廂情願、畫餅充饑地否認兩岸僵局現狀。其三,升級對抗姿態,宣示“以武拒統”。“三新”是棄守轉攻,爭奪“兩岸對等博弈”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年末,蔡更將兩岸政策裹挾到防務政策,“恐嚇”大陸台灣外有“靠山”、內有戰備。這説明,蔡對大陸的政治意志、戰略能力和當前形勢存在嚴重誤判,兩岸政策是為“柔性台獨”護航、為“法理台獨”蓄力。

 

二是蔡當局持續推動“柔性台獨”路線,培植分離主義土壤。其一,為“台獨公投”打開方便之門。12月,蔡當局大幅降低“公投”門檻,開啟“法理台獨”的“潘多拉魔盒”。其二,肢解“憲法一中”及其行政架構。蔡當局遊走于“法理台獨”邊緣,佈局消解“一中”在台灣的“憲法”地位。例如,廢除“蒙藏會”、研擬裁撤“僑委會”等。其三,“文化台獨”,“去中國化”並重。蔡當局多管齊下、既破且立地構建“台灣國族認同”,包括強推“台獨課綱工程”、語言平權、宮廟滅香等,“柔性台獨”走上“最後一里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民眾抗議蔡英文當局修改課綱

台灣民眾抗議蔡英文當局修改課綱

三是製造“綠色恐怖”,封堵兩岸交流之門。其一,“立法”和行政多管齊下,將對兩岸民間交往的阻撓由個體限制擴張為規模管控。如通過修改“兩岸條例”和利用“機密保護法”,限制退休軍政人員赴陸活動。其二,借對泛藍人士系統地政治打壓、司法追殺和人身迫害,削弱島內“反獨促統”力量,製造“寒蟬效應”。特別是悍然搜捕新黨青年軍,釋放“正面對抗大陸”的惡劣信號。

 

四、兩岸關係風險與挑戰不容忽視

新舊更替之際,臺海並不平靜。內外交困的蔡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冒險投機、“正面衝撞”的傾向有所上升,兩岸擦槍走火、對抗升級的可能性在增大。

 

一是外部勢力介入和蔡當局“挾洋自重”風險大幅上升。其一,美臺防務合作呈現“突進”態勢。美“軍工複合體”推動實現了特朗普任內首次對臺軍售,推出多個“挺臺”法案,製造美臺“軍艦互泊”、“聯合演訓”等虛實議題。其二,美臺逐步建構台灣在美“印太戰略”新角色,並加速與台灣“事實一體化”。蔡當局見獵心喜、積極投機,或將引發兩岸對立、衝突。

 

二是多形態“台獨”為兩岸關係增加變數。其一,民進黨內“急獨”將持續牽扯蔡兩岸政策。蔡英文政治能量驟減,其“維持現狀”也在黨內遭遇“基本教義派”更多牽扯與反噬,或導致蔡頻繁“踩紅線”。其二,“公投綁大選”效應或導致“黑天鵝事件”。“獨派”有機會借民粹謀求“入聯公投”,或尋求“修法”納入“憲法”相關議題,兩岸恐難有寧日。其三,“多獨合流”態勢明顯。2017年,在蔡當局的護航、策動下,島內“獨派”與其他分離主義勢力等暗通款曲、互壯聲勢,其合流、共謀態勢愈發明顯。

 

不過,新時代的兩岸關係同樣充滿希望與機遇。大陸對臺政策“反獨”與“促統”並重,擔當歷史使命,回應民心期盼,穩步掌控臺海局勢主動權、主導權,對臺政策選項也超越了“和統”或“武統”的二元邏輯。大陸更強調以統籌兩個大局來理解台灣問題,也為與島內各界的交往留下機會之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岸和平發展道路能否行穩致遠,端看民進黨在正道與私利間的進退取捨。(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專家談“台灣旅行法”:茲事體大,美國需謹慎

2018-01-12 14:48:56
展開全文

專家:失去“九二共識” 蔡當局便不可能“維持現狀”

2018-01-12 10:33:47
展開全文

專家:美眾議院通過有關法案破壞兩岸關係 臺當局勿誤判形勢

2018-01-12 10:06:36
展開全文

港媒:荒唐“修法”是民進黨荒唐施政的縮影

2018-01-11 17:05:36
展開全文

在臺陸企代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兩岸經濟融合

2017-05-12 10:04:46
展開全文

新時代“兩岸一家親”理念之體現

2018-01-03 15:06:03
展開全文

大陸對臺研究迎來大格局時代

2017-11-29 11:09:51
展開全文

新時代對臺工作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2017-11-08 16:32:56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