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藝術家蔡國強故鄉過年談藝術對話20名台灣青年

編輯:白宇坤|2018-02-22 10:19:35|來源:中新網

20日,世界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故鄉福建泉州暢談“藝術怎麼樣”,並與20名台灣藝術青年對話交流,分享藝術的感悟,發表新春的暢想。

 

華人藝術家蔡國強故鄉過年談藝術對話20名台灣青年

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家鄉福建泉州出席紀錄片《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觀影會。戈德 攝

 

數十年來,不斷行走在世界不同國度,穿梭在多元文化之間,再次回家鄉過年的蔡國強感慨萬千。“泉州一直影響著我。這座特別的城市裏,不同的宗教、文化、矛盾共存,與此同時,泉州人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仰、風格。”蔡國強表示,這種“開放自在”不只是對泉州,對於大國的文化自信乃至全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都是有價值的。

 

從1995年為威尼斯雙年展所做作品《把馬可·波羅所遺忘的東西帶回威尼斯》,到北京奧運的“大腳印”、上海黃浦江畔的白天焰火,再到巴黎塞納河上的觀念焰火《一夜情》……當天,蔡國強以《談談我的藝術怎麼樣》為題,將作品創作前後內心的脆弱、掙扎、妥協,和對家人、故鄉、祖國深沉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

 

“穿越”蔡國強歷年來的代表作品,現場觀眾仿佛暢遊在“蔡國強的藝術世界”。台灣師範大學碩士生劉苡柔從事繪畫設計,主攻油畫的她是蔡國強的“粉絲”。2009年,還是高中生的劉苡柔在台北市立博物館參觀了蔡國強“泡美術館”個展。“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蔡國強老師的作品,十分震撼。”劉苡柔説,使用焰火、火藥等形式錶現藝術的蔡國強對其影響深遠,“讓我對藝術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受台灣公益組織邀請,春節期間來到泉州與蔡國強面對面交流,劉苡柔激動之餘亦受益匪淺。“老師追求的自由、自在、自然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也在反思,當我們急於追求某一個東西時,需要怎麼好好平衡。”

 

1957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的蔡國強,1995年移居美國紐約至今。他是近年來在國際藝壇上最受矚目的中國人之一,其火藥藝術創作對西方藝術界産生了巨大衝擊力,被西方媒體稱為“蔡國強旋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蔡國強讓29個腳印以煙花的形式,綻放在北京中軸線的上空,贏得廣泛讚譽。

 

一直以來,“帶著故鄉走天涯”的蔡國強從不吝惜對泉州的讚美與感激。泉州的古船、古塔、陶瓷,甚至燒香的金紙等獨具特色的元素,都能在蔡國強的作品裏尋得“蛛絲馬跡”。

 

華人藝術家蔡國強故鄉過年談藝術對話20名台灣青年

2月20日,知名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在泉州1915藝術空間進行藝術講演。孫虹 攝

 

當談及如何將泉州有機地融合到當代藝術創作中時,蔡國強表示,“泉州文化元素再豐富,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可以展示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因此,與其盯著本土文化元素不放,還不如從泉州的精神層面去挖掘,從更宏大的視野創作當代藝術作品,特別是泉州開放和自信的文化精神,這也是自己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蔡國強以父親畫過的火柴盒作為演講的結尾。在他看來,一個個小小的火柴盒“方寸之間、天涯萬里”,不僅表達了他和故鄉之間最深沉的聯繫,“更重要的是讓我帶著‘故鄉’這個火柴盒,行走世界到處‘點火’。”

 

據悉,此次回鄉過年期間,蔡國強與紀錄片《藝術怎麼樣?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導演夏姍姍在泉州影劇院舉行觀影會。影片記錄了蔡國強受卡塔爾博物館局委託,歷經三年構思、策劃同名大型群展的過程。片中,蔡國強自述策展目標,並走訪15名參展中國當代藝術家,還有一輩子與藝術摸不著邊的農民。影片萃取了蔡國強與藝術家和專家等直擊人心的問答,利用攝影機聚焦中國當代藝術遲遲未被正視的挫折與焦慮,影片中步步緊逼的悲觀背後也讓人看到希望。

 

“目前,我正在進行‘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和西班牙、意大利、俄羅斯等眾多知名博物館開展對話,用火藥重塑著名的西方油畫作品,並由此産生新的靈感創作新作品,舉辦個人展覽。”

 

暢想未來十年,今年60歲的蔡國強笑著説,“希望70歲的我能夠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中新網泉州2月20日電   記者 孫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