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正在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蠢蠢欲動

編輯:霍建陽|2018-02-26 17:43:53|來源:中國台灣網

台灣《經濟日報》25日社論指出,過去指責馬當局考慮放寬限制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不遺餘力的民進黨,在執政之後,行政官員、“駐日代表”,甚至臺當局高層一再透露考慮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的進口;發夾彎之迅速,令人驚訝。當然,在時空環境以及其他條件改變下,政策並非不能調整;不過,如果,民進黨真的以為開放核災食品進口是互利雙贏,那麼必須給台灣人民一個完整的答案,清楚説明政策轉彎的理由。

 

文章指出,目前使政策立場有180度轉變,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當時不能開放的理由都已經不存在了。那我們必須要檢視現在臺當局準備開放進口的地區與檢驗標準,與過去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是什麼原因目前可以解禁?如果有所不同,那麼開放的理由是什麼?

 

社論指出,依照目前臺當局的説法,未來開放是要以民眾健康為優先,並依據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但是馬當局當時也是以此方向做為解除限制參考,卻被嚴厲指責危害台灣人民健康,這一點是臺當局必須厘清的首要重點。

 

其次,當時台灣禁止進口的核災區食品,雖然在日本已經可以流通,但日本人普遍認為風險很高,所以仍然不敢買;基於此,絕對不可用日本已流通作為台灣也可以進口的理由。當然也有日本是因為滯銷所以才要求台灣開放的説法,請問現在滯銷情況改變了嗎?另外,台灣也曾要求日本必須比照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官方檢驗證明或輻射檢驗報告,不可以有差別待遇,請問未來若放寬限制,日本可以提供官方文件及報告嗎?

 

社論中説,開放核災區食品進口攸關民眾健康,絕對不可牽拖不相干的理由,例如日本曾針對韓國限制日本核災區水産品進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告,在小組判決中,韓國敗訴。臺當局以此案例作為台灣必須開放日本核災區産品進口的理由。但是韓國與台灣對於日本的限制措施及範圍並不盡相同;而且WTO單一爭端解決案例的結果只限于個案,並沒有通盤適用的性質。特別是目前此案例並未結案,韓國仍保有上訴一次的權利,未來仍有翻盤的可能;以日韓初步的結果做為支持台灣必須開放的理由,並不太具有説服力。

 

社論認為,蔡當局上任之後,在經貿“外交”方面表現仍有待加強。例如為了推動新南向政策,單方給東南亞國家免簽待遇,不但不符合國際慣例;而且免簽下衍生了不少社會問題。為了要解禁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島內官員紛紛表態支持開放,完全站在日方的角度替日本解套,失去了身分及立場。特別是相較於以往在野時堅決反對的態度,現今臺當局官員所展現的柔軟身段,以及過去強力反對的一些地方首長及民意代表,如今幾乎全部不出聲,更給人有時空錯亂之感。

 

日本福島核災事變即將在3月11日滿七週年,相信日方要求開放的壓力必然會接踵而來;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也將在3月8日正式簽署,台灣非常積極尋求加入。但臺當局千萬不要誤判情勢,以為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就可以使日本和台灣關係更上層樓,日本就會支持台灣加入CPTPP,甚至可以啟動“臺日自由貿易協定”。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更不代表台灣就可以走入世界而與國際接軌。

 

社論強調,蔡當局必鬚根據事實,堅守立場。在民眾對於核災食品安全疑慮未消除之前,不可貿然行事。蔡當局也要想清楚,是準備拿開放核災區食品去換CPTPP及臺日FTA?還是拿台灣人民的健康去換CPTPP及臺日FTA?

 

台灣《中央網絡報》26日另一篇文章説,臺當局“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即透露,要將核災地區食品的管制方式,由“地區管制”改為“風險管制”,如此一來,福島等5縣市的食品就不會因為曾經發生核災,就一定會被限制進口,而要視其風險高低而定。跡像顯示,民進黨當局正在規劃解禁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然而,蔡當局卻並未公佈核災食品明確的風險指數。在風險不明的情況下,就冒然取消地區限制,等於變相棄守台灣民眾的食安,實在不負責任!

 

而臺當局“行政院”上周發佈人事調整,出過不少紕漏的“衛福部長”竟不動如山,看來恐怕正是為了留下來繼續執行陳時中所説的,核災食品將改采風險管制的新制措施。

 

民進黨執政後一直想開放日本核災地區的食品進口,國民黨屢屢使盡全力抵擋、為民眾的食安把關。2016年,國民黨強烈要求針對是否開放核食舉行10場公聽會,結果民進黨竟然在3天內就火速辦了10場公聽會,其敷衍了事、欲矇混過關的急就章態度,引起全民公憤。

 

事隔一年多,近日蔡當局對開放核食一事,又在蠢蠢欲動。如果國民黨不出面阻止、如果民眾不主動捍衛自己的食安,恐怕不久的將來,日本核食就會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台灣大街小巷的各種賣場,嚴重威脅民眾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