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啟新篇 海外輿論齊關注

編輯:母曼曄|2018-03-01 17:25:27|來源:新華網

春天來臨,帶來新的希望。

 

2018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這一年春天召開的兩會,備受海外輿論關注。

 

高度關注兩會動向

 

國際文傳電訊社國際部副主任格納季·克裏沃舍耶夫表示,中國兩會一直以來受到俄羅斯各界高度關注。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過預期,政府工作報告會全面總結去年發展成果,提出新的經濟發展計劃。俄羅斯各界尤其關注今年兩會中國為發展國民經濟會出臺哪些新的政策做法,並將借鑒相關經驗。

 

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中國業務總監賈韋德·阿赫塔爾從事新聞工作30年,駐京期間曾參加4次兩會報道。他説,中國是發展中大國,也是巴基斯坦最好的朋友。在許多巴基斯坦人看來,兩會真正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兩會出臺的很多政策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直接影響。

 

卡塔爾通訊社調研部主任哈立德·比納勒對地區和國際形勢有著深入研究,也很了解中國國情。他説,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是全方位的,發展經濟與反對腐敗並重,科技創新與精準扶貧同行,在創造經濟奇跡的同時,也使社會整體協調進步,為各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發動機,國際社會理所當然格外關注今年兩會出臺的重要政策和釋放的重要信號。

 

肯尼亞《民族日報》記者邁克爾·奧裏多説,近年來非中關係發展迅速,非洲國家經濟多元化和工業化進程也離不開中國幫助,中國將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中國在消除貧窮、饑餓、疾病等問題上的成果經驗也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

 

墨西哥《墨西哥先驅報》國際版編輯伊斯雷爾·洛佩斯説,許多讀者對於“一帶一路”等話題感興趣,報道好兩會可幫助推動墨西哥了解中國,分析開展貿易的可能性與可行性,促進在更多領域與中國展開闔作。

 

精心準備兩會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社國際亞洲部部長坂本誠太説,《日本經濟新聞》4名駐京記者將全面報道兩會,東京總部還將派出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赴京參與報道。此外,駐中國其他地方的記者也將分期分批到京增援報道。兩會期間,日本經濟新聞社涉華報道內容較平日將顯著增加。

 

韓國《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友德説,《中央日報》兩名駐京記者將密切跟蹤報道兩會議程,不僅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內容,還將參加兩會期間所有主要記者會。此外,《中央日報》國際部還將安排兩名會中文的員工,進行補充採訪報道。

 

老撾《萬象時報》資深編輯、新聞編輯部主任西賽·維萊薩説,《萬象時報》十分關注兩會上中國貿易、投資和援助方面的政策,以及中國的內政外交方略,這些內容被刊登在國際新聞版塊,也將會在頭版進行展示。

 

越通社《越南畫報》編輯與秘書處處長何氏祥秋曾于2013年至2016年任越通社北京分社首席記者。她説,每逢中國兩會,越南媒體一般是通過常駐北京記者報道兩會,不僅會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跟蹤報道相關新聞,還會對重要話題進行深入報道,採訪專家和代表委員。

 

充分解讀兩會熱詞

 

何氏祥秋説,對在報道中國新聞時經常遇到的如“精準扶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詞彙,我們可以借助越南語中的漢越音進行翻譯,或者採用直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更加清楚、準確地傳遞信息,便於受眾盡可能充分地把握這些詞彙背後反映的政策走向。

 

奧裏多説,隨著去年5月底蒙內鐵路正式通車,“一帶一路”對肯尼亞人而言已不再陌生。在今年兩會的報道中,我們將結合具體中非合作項目來解釋“一帶一路”這樣的概念,讓“一帶一路”被越來越多的肯尼亞人所熟悉、認可和支持。

 

埃及《金字塔報》記者薩米·卡姆哈維説,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代表的一批詞彙早已因媒體的宣傳和解讀而在埃及廣為人知,輿論對這些詞彙的理解正在不斷加深。作為一種全球治理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社會也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

 

巴西《巴西利亞郵報》記者保羅·塔爾索曾在中共十九大期間赴京報道,對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面貌印象深刻。他説,隨著雙方經貿往來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中國品牌走進巴西普通民眾的生活。他準備從普通民眾可感知的身邊事物著手,介紹“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概念,使巴西人更深入地了解概念背後的深層含義。

 

阿赫塔爾説,“一帶一路”在巴基斯坦也是新聞報道中的高頻詞,“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經濟走廊直接關係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可以説上至政府、下至民眾都關注“一帶一路”建設。(新華社電 執筆記者:李雪笛、丁瑩;參與記者:王晨笛、劉天、楊元勇、金正、吳昊、王迪、陶軍、章建華、耿學鵬、陸睿、姜俏梅、鄭凱倫、張啟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