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粵港澳委員聯署提案 建議大灣區納入國家戰略

編輯:母曼曄|2018-03-03 10:43:11|來源:中國僑網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備受各界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於2018年上半年推出。這份關乎粵港澳三地長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點滴進展都牽動人心。

 

蔡冠深牽頭聯署提案 倡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蔡冠深牽頭,數十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全國政協委員聯署提案,建議把粵港澳大灣區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由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並由國家領導人親自出任該委員會第一負責人。

 

“大家都説大灣區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但這還不夠,應該把大灣區的發展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這兩大戰略看齊。同時,由於灣區涉及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系,三地主政官員的級別都相當高,宜由一位國家領導人親自挂帥,督導統籌。”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蔡冠深坦言,只有如此,大灣區規劃才能有效推進,高效落實,讓粵港澳這片曾在改革開放中先一步的熱土,繼續在國家經濟社會改革中發揮引領作用,併為推動落實“一帶一路”倡議貢獻獨特的樞紐作用。

 

大灣區發展潛能 契合國家發展方向

 

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香港,見證了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充分展示中央高度重視粵港澳區域合作,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港媒:粵港澳委員聯署提案 建議大灣區納入國家戰略

1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同船貨運巴士”在廣州中外運黃埔倉碼頭正式啟動。圖為啟航儀式。中新社記者 唐貴江 攝

 

蔡冠深説,正是基於灣區的現實發展需要,和國家對灣區的高度重視,這份提案才提出了兩個層面的迫切建議。首先是希望粵港澳大灣區真正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而不僅僅只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跟粵港澳大灣區獨特而又重要的地位息息相關。

 

他進而分析,按照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字,2016年地處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達到13400億美元,已經比排在第三位的東京灣區多400多億美元,與灣區經濟總量第一位紐約灣區也只差1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灣區指日可待。粵港澳大灣區包含的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11個城市,人均GDP超過20000美元,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和促進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的基地,綜合實力最強、創新能力最高、最有條件發展成為海上絲路經濟帶的核心樞紐。

 

“可以説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的發展潛能,與國家正在推動的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總思路高度契合。不少國內外研究均預期,以大灣區現時的增長速度,10年內最少可以翻一番,成為一個國際都會群。”

 

突破行政區劃障礙 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蔡冠深説的第二個層面,是建議中央政府牽頭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統籌委員會,並由國家領導人親自挂帥,督導統籌大灣區戰略的推進落實。

 

“粵港澳三地分處‘一國兩制’,且為三個不同的關稅區,主政粵港澳三地的官員層級都比較高,廣東省委書記更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所以大灣區統籌委員會應該由一位國家領導人親自挂帥,方能有效統領中央有關部委和粵港澳三地,為大灣區宏觀發展進行具體規劃,制訂全局性、戰略性和決策性的政策及決議,從而推進灣區體制和發展機制全面創新。”蔡冠深也建議,統籌委員會亦可因應灣區發展可能涉及的安全及規管等重大問題,從中央層面對粵港澳三地政府進行有效協調和敦促。

 

港媒:粵港澳委員聯署提案 建議大灣區納入國家戰略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3日回應港珠澳大橋將採取“三地三檢”通關模式。圖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亮燈的燈光夜景。陸紹龍 攝

 

“粵港澳三地經過數十年的合作發展,累積了大量豐富的經驗,但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突破以往傳統的合作模式和限制,最大可能整合三地不同制度的優勢,弱化以至消除由於三地行政區劃不同而造成的人為隔閡,積極爭取在大灣區試行全面開放政策,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最大限度的便捷對接以至無縫對接,以配合國家在世界經濟分工體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他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釋放發展活力和潛能,就必須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儘量減少各類要素流動的障礙,有效推動灣區內各城市之間的融合,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和重復建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在新的歷史節點,大灣區如能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必能再次站在改革潮頭,發揮出獨特而又強勁的引擎作用。”蔡冠深對此信心滿滿。(中國僑網 趙鵬飛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