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外媒熱議中國兩會啟幕:經濟改革舉措全球矚目
3日,2018全國兩會正式啟幕,中國兩會再度引來國際輿論聚焦。在外媒對兩會的報道中,經濟和改革議題備受矚目。評論指出,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經濟實現由高速增長到高品質增長的轉變,而此次兩會則將為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定調。
2018年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中新社記者 杜洋攝
【聚焦:中國經濟改革全球矚目】
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式啟幕。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也將正式開幕。包括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在內的國際主要通訊社和美國《紐約時報》、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主流媒體均在第一時間發佈了兩會開幕的消息。
今年兩會有哪些看點?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撰文稱,經濟改革政策將成為兩會的一個重頭戲,備受外界關注的是中國要如何推出“超預期”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措施,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
每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都備受矚目,按照慣例,報告將為中國今年經濟發展制定目標。《聯早報》認為,這不僅將為中國經濟今年的發展定調,甚至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的經濟能否實現高品質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彭博社文章稱,去年中共十九大明確判斷,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變;接下來的“兩會時間”對中國經濟來説尤為重要:中國將為未來經濟發展制定政策,包括遏制金融風險、改善污染問題和調節過剩産能。
德國媒體同樣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影響全球景氣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濟增長目標,因而受到全球矚目。德媒援引報告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將加大力度,財政、金融、國企、國資等重點領域改革值得關注。
資料圖: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動車行駛在京滬高鐵江蘇鎮江段。 中新社記者 陳崗 攝
【關注:中國正著力解決改革難題】
新加坡《海峽時報》稱,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將繼續加強與國際經濟和貿易規則的連接,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中國經濟將繼續作為全球增長引擎,實現由高速增長到高品質增長的轉變。
德國《時代週刊》撰文稱,不可否認,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政府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採取了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
亞洲新聞臺援引新加坡管理大學教授觀點稱,中國政府正努力解決環保、房價、醫療及教育改革等問題。改善這些問題,意味著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稱,“中國模式”催生了經濟奇跡: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定了合理的長期規劃和明智的增長政策,國內生産總值連續多年達到驚人的年均增長率,被世界銀行稱為“歷史上經濟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新海峽時報》認為,中國領導人正領導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新的角色: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等新的倡議。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中國也有信心引領世界。
美聯社分析説,過去數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目前正在打造消費主導型經濟,降低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分析人士希望中國利用兩會契機,強調降低金融風險和保持增長穩定。中國是所有周邊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外界密切關注中國的經濟表現。
資料圖:2017年6月1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已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英之後第三個掌握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技術的國家。 中新社發 鐘欣 攝
【熱議:中國經濟舉措影響世界】
在兩會開幕之際,新加坡《海峽時報》則敏感地注意到中國倡議可能對國際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海峽時報》刊發以《一帶一路,新加坡從中能有何收益?》為題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一帶一路”倡議是二十一世紀最為宏偉的計劃之一。它跨越亞洲、非洲、歐洲,覆蓋麵包括全球人口的60%,所涉及的國家國內生産總值和國際貿易總和佔到全球的約三分之一,因此格外受關注。文章著重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將如何幫助新加坡企業。
英國《經濟學人》刊文評論,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佔全球貿易出口額的13%以上。“中國已經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中國人富有進取心,足智多謀,在全球100家最有價值上市公司中,中國佔到12家”。不論對中國自己,還是對貿易夥伴,中國在商業上都創造出了非凡的繁榮。
此外,《經濟學人》同樣也提到了“一帶一路”倡議。“幾乎沒有一個相關國家不願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評論説。
《澳大利亞人報》2日援引澳大利亞商界人士建議稱, 澳應正視中國在澳大利亞的實力和文化豐富性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成熟、實力和尊重的方式同中國合作行事。報道還援引澳大利亞華人評論稱,澳華人對中國即將迎來的改革充滿希望,“國家大發展才是真的好”。
西班牙《對外政策》刊文稱,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顯示,西方的經濟模式已經過時,需要另外一種更具相互依賴性、更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而中國正準備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