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對臺政策的“時代感”

編輯:白宇坤|2018-03-05 17:57:29|來源:海峽之聲網

大陸對臺政策的“時代感”

海峽之聲記者張玥採訪趙翌捷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十五天半,改革開放以來會期最長的一次全國兩會開啟。

 

今年兩會的亮點在於新:兩會“新面孔”、政壇“新陣容”、機構“新改革”、發展“新目標”、憲法“新修訂”以及反腐“新機構”。此六“新”,欣欣向榮,傳遞出澎湃的生命力,大時代亦賦予了大陸對臺政策鮮明的 “時代感”。

 

新時代催生新起點

 

當蔡英文一面沉浸在“228”悲情的小圈子、一面釜底抽薪追殺婦聯會資産的時候,晴空萬里的北京發佈了惠臺“31條”措施。台灣《旺報》稱,“台灣追究歷史的同時,大陸正在展望未來”。上海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指出,這是大陸對臺政策的新起點:“兩個鮮明的變化,一是大陸突破當前兩岸官方溝通協調機制瓶頸,更加積極主動作為;二是把臺胞在大陸的求學、工作、生活納入大陸公共服務體系中,管理模式切換至‘同等待遇’,實質上實現‘兩岸同屬一中’。”

 

“31條”措施不僅是大陸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具體實踐,同時彰示大陸對臺方略的改變,是大陸對臺政策邁向新時代的具體表現之一。

 

新時代呼喚新思路

 

大陸不斷釋放政策,實現“同等待遇”,此舉被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認為是“極具戰略性,堪稱有史以來最具系統性作為”。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對郭正亮的提法回應稱:“31條”涉及部門多、權威性高;針對性強、量身定做;設計領域寬,政策含金量高;他特別指出:“‘31條’措施貫徹落實了中共十九大精神與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呈現了大陸對臺工作的新作為、新突破。”

 

對此,在大陸的台灣創業者最有發言權。趙翌捷,這位到大陸求學繼而選擇留在北京創業的年輕臺商坦言,幾天來他的朋友圈“31條”熱度不減:“特許經營的行業,比如能源、工程,招投標時臺企可以比照陸企平等競爭,這是我圈裏有實力的臺商最關注的部分;另外在西北、東北開設海峽兩岸産業園,讓臺商‘更西’地西進,也讓大家看到了商機。”趙翌捷如是説。

 

新出臺的“31條”措施讓台灣民眾得到與大陸民眾相一致的同等待遇,提供台灣民眾到大陸發展的管道,從而打開兩岸融合新局面。當大陸的發展為臺胞劃設陽光大道,當台灣青年紛紛用腳投票,當台灣商人把更多資金遷移至廣袤的大陸西部,空洞化的台灣,在蔡當局的意識形態爭鬥中還剩下些什麼可糾結?

 

新時代把握新機遇

 

“民意不可違,大勢不可違。”盛九元表示,在此次兩會中,可以看到,對臺政策應該有較為鮮明的宣示,從這也是體現了十九大以來,對臺政策開創的時代特徵。不論是從“31條措施”為兩岸人民共同實現“中國夢”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還是台灣同胞參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蘊含了新機遇,而這其中,“共同參與”是核心。

 

倪永傑對此表示:“兩岸實力差距越大越大,‘31條’的實施,將加快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使臺胞更加快速、便利地融入到大陸經濟社會建設與兩岸交流合作的大潮中來。”

 

“吹面不寒楊柳風”,海峽兩岸都已能嗅到新時代之浪潮正裹挾著陽春三月的溫暖氣息滾滾而來。且盼蔡當局能擴充格局,放下意識形態鬥爭窠臼;正視現實,不再尋求《台灣旅行法》之類自我安撫的虛無把戲;從台灣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去仔細看看大陸當前最新對臺政策,去體驗一把這已經感染了臺媒、臺生、臺商的時代感,在兩岸關係的新時代走出新道路,勿讓台灣的未來被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所擔憂的“台灣末世危機”所吞沒。( 海峽之聲 3月4日訊  逸舟 張玥 楊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