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減貧1000萬,如何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完成1000萬的目標是否有難度?怎樣確保脫貧品質?如何攻克深度貧困?
明確目標:今年再減1000萬更有“含金量”
“今年是連續第三年定下全年減貧1000萬以上目標。在脫貧攻堅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這1000萬的年度減貧目標相比前兩年‘含金量’更高,挑戰更大。”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説。
脫貧攻堅,換了人間。
全國人大代表王艷鳳對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脫貧攻堅成績感同身受,因為她所在的吉林省榆樹市永生村近年來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曾經的永生村,到處是低矮破舊的泥草房、凹凸不平的泥沙路,村裏債務上百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後進村”。全村3000多名村民,其中有500多名貧困戶。如今,村裏新修了30公里的水泥路,搞起了規模化養殖,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絕大多數貧困戶已經脫貧。
永生村的變化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5年來,我國貧困人口減少6853萬,平均每年減貧超過1300萬人,貧困發生率降到3.1%,交出了脫貧攻堅前半程的高分答卷。
但脫貧形勢依然嚴峻。在不到3年時間裏,還有3000多萬貧困人口要脫貧,600多個貧困縣要“摘帽”。
“任務艱巨,但也比歷史任何時期都面臨更好的機遇。”汪三貴分析,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進展産生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增強了脫貧信心;積累了寶貴經驗,練就了一支扶貧隊伍;貧困人口絕對數量減少,可以騰挪出更多資源集中攻克難關。
“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帶領貧困戶脫貧奔小康。”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黨委書記秦英林説,通過“政府+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撬動215億元産業扶貧資金,惠及55個貧困縣的10萬農戶。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從目前進展看,總體上完成任務問題不大。現在,就是要由‘打贏’向‘打好’轉變。”
確保脫貧品質:脫貧不脫政策加強考核監督
去年年初,江西省井岡山市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記者回訪發現,井岡山各級幹部並未因此而鬆懈,當地從産業、保障、就業等方面對脫貧成效進行鞏固提升。
妻子患尿毒症去世,中風的母親和讀小學的女兒還需要照顧,井岡山長坪鄉中煙村脫貧戶康海明曾經很擔心:剛好起來的日子是否又要“回去了”?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新産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要及時納入幫扶。“聽到這些措施讓我們心裏有了底。”康海明説。
國務院扶貧辦考核評估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政策不變既包括各級的扶持優惠政策不變,也包括考核評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變。貧困地區幹部特別是扶貧幹部要繼續堅守崗位,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有效性。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個別地方懈怠和畏難情緒滋生,突擊填表報數、言之無物的開會部署、走馬觀花的層層檢查評比等現象有所抬頭。“要較真碰硬,對這些作風不實、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甚至搞腐敗的,要毫不客氣堅決處理,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劉永富説。
為確保脫貧進度和品質,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劉永富説:“今年要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並將2018年確定為作風建設年。好的作風才可以確保脫貧攻堅成
效。要時時處處體現一個‘實’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實實在在。”
攻克深度貧困:拿出更多“硬招”採取超常規舉措
在江西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會上,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等代表提出,因病致貧返貧成為當前脫貧攻堅工作難點。
建檔立卡數據顯示,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比例從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且這一數據還呈現上升趨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深入推進産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劉永富説,國家層面將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進一步深化脫貧攻堅新舉措。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項目主要佈局于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貧困地區。
代表委員們認為:隨著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在深度貧困地區正涌動著快速發展的熱潮。
“過去我們村裏人口袋裏沒票子、腦袋裏沒路子,自己都覺得腰桿不硬、底氣不足。”江西贛州大田鄉大坳村第一書記謝芳傑説,大坳村地處大田鄉東北部,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成了全鄉發展格局中的一個“死角”。
為了讓深度貧困村實現脫貧,大坳村採取“超常規”舉措,在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水泥路、水渠等基礎設施的同時,圍繞臍橙、油茶、蔬菜等産業,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曾經的‘死角’如今有了生機。”謝芳傑説,“我們一定繼續拿出更多硬招,聚力發展與大家一起邁入全面小康!”(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記者侯雪靜、鄔慧穎、胡浩 參與采寫:白明山、孟含琪、霍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