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批蔡當局:邊罵大陸 邊靠大陸維持經濟成長

編輯:左妍冰|2018-03-09 16:54:03|來源:華夏經緯網

據台灣媒體報道,最近國際熱門新聞之一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宣佈對進口鋼、鋁貨品各課徵國家或地區安全關稅25%、10%,引起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的不滿與警告,認為將引發全球貿易戰、傷害全球經濟。

 

據報道,台灣《中國時報》9日刊登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專文表示,唯獨《自由時報》將此即將開打的貿易戰歸咎於大陸的貿易保護壁壘,其3月5日的社論稱:“明眼人皆知此乃美中貿易戰火的點燃”;可是又稱:“大陸雖為特朗普的首要目標,但去年卻只排名第十一,故而提高關稅的作法對其衝擊不大”。前後矛盾的邏輯,如果不是思維錯亂,應是意識形態作祟。

 

專文中説,馬英文當局“執政”8年,《自由時報》持續以“傾中賣臺”加以抹黑。今年元月該報兩度報導去年台灣出口突破3,000億美元,寫下歷史次高紀錄,“財政部統計處長”以“振奮人心”形容出口表現。但是進一步看2017年出口統計可以發現:台灣去年出口的成長41%來自於大陸,創下2010年來最高紀錄,可説台灣的出口、經濟成長靠大陸吃穿,該報卻半句話不敢吭?

 

對大陸的出口成長中,40%來自於IC,一方面顯示出口産品集中度偏高,主因是其他産業空洞化及大陸需求旺盛;另方面台灣力晶、聯電、臺積電等IC大廠在大陸的投資案正陸續完工生産,以及大陸IC産業加速崛起,對台灣未來的出口將造成嚴重衝擊。凡此種種,人心如何能振奮得起來?

 

專文指出,遠在2015年7月,《天下雜誌》率先以“IC 群聚臺元科技園區,為台灣經濟再創風華”報導該園區已成為台灣最重要IC設計重鎮,是國際科技業的新舞臺。《三立財經臺》則于12月以 “紅色供應鏈挖人,臺元科技園區前哨站”為題,指稱大陸廠商早就無孔不入地進入台灣。

 

今年2月底《財訊雙週刊》以 “潛伏竹科的紅色狼群”為封面故事,聳動的指稱大陸科技間諜全面入侵,誇大10兆元半導體産業岌岌可危,並且老調重彈的以“神秘臺元科技園區,中資潛伏大本營?”為題,指稱臺元科技園區是陸資企業來臺設立研發中心、挖角的最佳選擇。立即引發《自由時報》、《蘋果日報》、《三立新聞》等跟進轉載、貼文、報道。

 

專文説,媒體報導如此沸沸颺颺,如果確有違法,為何不見官方採取行動?如果沒有違法,該等媒體是否在製造恐慌?

 

了解産業的人都知道,關鍵在於目前蔡當局的兩岸政策是只準台灣的産業到大陸,不準大陸産業進來。以IC産業為例,上次“大選”時,馬當局開放臺積電以獨資方式到大陸投資,原先誓死反對開放的民進黨與“獨派”媒體半句話不敢吭。對於IC設計業卻不肯讓陸資進來,才造成臺元科技園區的奇特現象。

 

專文表示,去年11月《遠見雜誌》有篇文章標題為:“竹科新貴:不是到大陸,就是到臺元?”,指稱陸資科技業已經隱身臺元,高薪搶人才。該篇文章值得蔡當局深思的是:究竟是要讓陸資明著走進來,讓我們的産業、人才留在台灣,或是一味阻擋陸資,讓台灣人才、産業變相外移大陸,而令台灣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