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學者解讀新春惠臺“大禮包”來大陸 實現人生夢想吧
參加“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的台灣青年在北京天壇合影。(資料照片)
“去年兩岸大學生戲劇節上,我問台灣的藝術生,你們表演和藝術都很棒,畢業以後會去哪兒?這些很陽光的孩子,臉色突然暗淡落寞下來,‘不知道噯,哎呀,走一步看一步吧。’”福建廈門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長期從事兩岸文化交流,講起他親歷的這件事,很是為島內優秀人才惋惜。他希望大陸能夠吸納這些台灣年輕人西進發展,給他們實現人生抱負的舞臺。如今,他的願望終於成真。
給台灣優秀人才以舞臺
日前,大陸方面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著力為台資企業、台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記者就此採訪部分大陸專家學者,他們認為,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臺商和臺胞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31條’出臺以後,我的很多台灣朋友都在轉發消息,詢問我落實情況怎麼樣。這説明,這31條措施實實在在切中台灣同胞的利益點,回應了他們的訴求和心聲。”曾學文對記者説,他每年會接觸到很多台灣藝術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懷揣著對藝術的理想進入社會,但台灣的發展空間小,藝術院團並不多,冰冷的現實,把年輕人的理想抱負打趴在地。“現在,西進大陸,這些優秀年輕人將打開一片廣闊天地。”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也表示,此次頒布的31條措施,打開了台灣優秀人才融入大陸社會的大門。“正如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所帶來的各種機會幫助大批臺商企業成為知名企業一樣,在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今天,來大陸將給更多的台灣同胞帶來良好發展機遇,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台灣優秀人才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這次31條措施中所開放的134種職業資格考試,為有一技之長的台灣民眾赴大陸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認為,台灣內部高度競爭的服務業人才和能量將有望得到釋放。
賦予台資企業以機遇
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30多年裏,台資企業適時而動,把握機遇,涌現出統一、康師傅、旺旺、富士康等一大批台資企業巨頭,也實現了台資企業發展壯大與大陸經濟發展的雙贏。如今,大陸再次拋出橄欖枝,台資企業再迎發展重大機遇。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説,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使臺商錯失了很多機遇。這次出臺的31條措施,在“中國製造2025”、開放政府採購、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給予臺商同等待遇,將大大促進臺商的轉型升級。
“比如,台灣的科技産業可以參與大陸創新發展,享受稅收優惠和鼓勵措施;再比如,臺商可以參與大陸政府採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於擺脫過去主要以代工生産為主的發展模式,與大陸企業實現更密切的合作,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還有,開放臺商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使他們獲得更大的內需與外銷的市場空間。”張冠華預期,31條措施逐步落實後,將對台灣很多相關産業産生重大的影響。
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兩岸的文化其實是一脈相傳。這31條措施的落實,將給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帶來巨大的影響,不僅僅帶來數量上的激增,更會帶來質的飛躍。”曾學文向記者介紹,在台灣,無論是民間音樂、戲曲,還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傳統文化都無處不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廟宇隨處可見,廟宇上面的這些雕梁畫棟從哪來?基本都是從福建泉州、廈門傳過去的。”
曾學文表示,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台灣做得比大陸早,經驗比大陸豐富。如果兩岸聯手交流合作,那是一舉多贏:台灣優秀人才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大陸可以借鑒更多成功經驗,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推廣。
“31條”出臺後,台灣同胞可以申報非遺文化傳承人。“閩南歌仔戲,這是兩岸共通的東西。台灣的高水準老師如果可以作為非遺文化傳承人來推廣,有了更多資源、更好的渠道,那無論是對台灣、對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都是利好。”
“正是大陸方面始終將台灣同胞當做‘一家人’‘自己人’,認為兩岸同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才可能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才願意以同等待遇方式對臺開放。”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大陸改革開放成果有目共睹,對道路前景充滿自信,願意將台灣同胞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所以才如此前所未有地多領域、大力度、廣範圍、多部門開放。而這些開放措施將有助於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臺胞在大陸發展,給他們帶來廣闊巨大的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此舉將書寫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