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台灣團代表熱議“31條惠臺政策”
台灣省代表團的十三名代表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副主任劉結一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日前公佈的31條惠臺政策,在出席大會的人大台灣團代表中引起熱烈反響。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接受記者採訪
在會議現場,張志軍主任就代表們關注的“31條惠臺政策”談了自己的看法:“大陸是一個廣闊的市場,習總書記2014年11月在福建考察的時候説,大陸市場足夠大,完全能夠容納台資企業來大陸發展,現在就是怎麼做,當然現在31條惠臺政策出臺以後,落實到位,落地有一個過程,不是説一宣佈之後就很清楚,比如説科研基金、項目等找誰,從哪申請等,這些都有你們(代表)做出的貢獻。”
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抓緊時間和張志軍主任進行互動和交流。如何為台灣同胞謀福祉是他們最為關心的話題。連任兩屆人大代表的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張雄談及31條惠臺政策時很有感觸。他説,尤其是我們提出給台灣同胞就業、生活等方面的一個同等待遇,這個是對“兩岸一家親”的昇華。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張雄接受記者採訪
“每一屆我們都提出一系列的惠臺建議。當初是分解到各個職能部門去,一下子看不清楚,這次(31條惠臺政策)國臺辦經過梳理之後,組成一個文件,這個影響非常大,而且面面俱到,對臺胞來説很方便,而且我們看到了整體上的一種‘同等待遇’。有一些意見實際上就是我們提出來的,現在已經被採納納入到31條裏面去,所以我們感覺到特別親切,也很有成就感。所以我們今後要繼續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當代科技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曉東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武漢當代科技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曉東認為,31條惠臺政策的出臺是大陸打開大門對台灣鄉親美好的擁抱,“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台灣團多年關心的幾個問題得到了解決。這些措施為臺企來説送出了“大禮包”,為臺胞融入大陸經濟社會生活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在島內外引起很好的反響。按照島內臺胞的評價來講,這是打開門對家人的擁抱和關愛。我認為(31條惠臺政策)深入貫徹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對臺工作的一個具體落實。”
大陸專家學者解讀新春惠臺“大禮包”來大陸 實現人生夢想吧
2018-03-13 10:14:27
參加“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的台灣青年在北京天壇合影。(資料照片)
“去年兩岸大學生戲劇節上,我問台灣的藝術生,你們表演和藝術都很棒,畢業以後會去哪兒?這些很陽光的孩子,臉色突然暗淡落寞下來,‘不知道噯,哎呀,走一步看一步吧。’”福建廈門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學文長期從事兩岸文化交流,講起他親歷的這件事,很是為島內優秀人才惋惜。他希望大陸能夠吸納這些台灣年輕人西進發展,給他們實現人生抱負的舞臺。如今,他的願望終於成真。
給台灣優秀人才以舞臺
日前,大陸方面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著力為台資企業、台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記者就此採訪部分大陸專家學者,他們認為,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臺商和臺胞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31條’出臺以後,我的很多台灣朋友都在轉發消息,詢問我落實情況怎麼樣。這説明,這31條措施實實在在切中台灣同胞的利益點,回應了他們的訴求和心聲。”曾學文對記者説,他每年會接觸到很多台灣藝術院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懷揣著對藝術的理想進入社會,但台灣的發展空間小,藝術院團並不多,冰冷的現實,把年輕人的理想抱負打趴在地。“現在,西進大陸,這些優秀年輕人將打開一片廣闊天地。”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也表示,此次頒布的31條措施,打開了台灣優秀人才融入大陸社會的大門。“正如大陸改革開放之初所帶來的各種機會幫助大批臺商企業成為知名企業一樣,在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今天,來大陸將給更多的台灣同胞帶來良好發展機遇,大陸的廣闊天地將成為台灣優秀人才展示才華,實現夢想的熱土。”
“這次31條措施中所開放的134種職業資格考試,為有一技之長的台灣民眾赴大陸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認為,台灣內部高度競爭的服務業人才和能量將有望得到釋放。
賦予台資企業以機遇
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30多年裏,台資企業適時而動,把握機遇,涌現出統一、康師傅、旺旺、富士康等一大批台資企業巨頭,也實現了台資企業發展壯大與大陸經濟發展的雙贏。如今,大陸再次拋出橄欖枝,台資企業再迎發展重大機遇。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説,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停擺,使臺商錯失了很多機遇。這次出臺的31條措施,在“中國製造2025”、開放政府採購、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給予臺商同等待遇,將大大促進臺商的轉型升級。
“比如,台灣的科技産業可以參與大陸創新發展,享受稅收優惠和鼓勵措施;再比如,臺商可以參與大陸政府採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於擺脫過去主要以代工生産為主的發展模式,與大陸企業實現更密切的合作,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還有,開放臺商直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使他們獲得更大的內需與外銷的市場空間。”張冠華預期,31條措施逐步落實後,將對台灣很多相關産業産生重大的影響。
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兩岸的文化其實是一脈相傳。這31條措施的落實,將給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帶來巨大的影響,不僅僅帶來數量上的激增,更會帶來質的飛躍。”曾學文向記者介紹,在台灣,無論是民間音樂、戲曲,還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華傳統文化都無處不在。“舉個簡單的例子,台灣廟宇隨處可見,廟宇上面的這些雕梁畫棟從哪來?基本都是從福建泉州、廈門傳過去的。”
曾學文表示,在非遺傳承保護方面,台灣做得比大陸早,經驗比大陸豐富。如果兩岸聯手交流合作,那是一舉多贏:台灣優秀人才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大陸可以借鑒更多成功經驗,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好推廣。
“31條”出臺後,台灣同胞可以申報非遺文化傳承人。“閩南歌仔戲,這是兩岸共通的東西。台灣的高水準老師如果可以作為非遺文化傳承人來推廣,有了更多資源、更好的渠道,那無論是對台灣、對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都是利好。”
“正是大陸方面始終將台灣同胞當做‘一家人’‘自己人’,認為兩岸同胞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才可能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才願意以同等待遇方式對臺開放。”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大陸改革開放成果有目共睹,對道路前景充滿自信,願意將台灣同胞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所以才如此前所未有地多領域、大力度、廣範圍、多部門開放。而這些開放措施將有助於臺企在大陸投資興業和臺胞在大陸發展,給他們帶來廣闊巨大的機遇和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此舉將書寫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臺籍人大代表:31條惠臺政策給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帶來新希望
2018-03-12 15:16:44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霍建陽):大陸日前推出31條惠臺政策,引起台灣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尤其是在台灣青年圈裏反響尤為熱烈。對此,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臺籍人大代表們認為,這項政策釋放出來的誠意和紅利讓台灣青年對大陸這片熱土充滿期待,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希望到大陸闖一闖,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在北京工作生活三年的鄭博宇,是北京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務部總監。他説,31條惠臺政策發佈之後,身邊的台灣青年紛紛叫好,目前已有不少朋友對此動心,稱要坐飛機來大陸看看。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副會長、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副會長、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説,31條惠臺政策深得人心,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熱情也將愈發高漲。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理事、富麗集團董事長蔡培輝
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理事、富麗集團董事長蔡培輝看來,當前台灣地區薪資較低,就業機會減少等因素,使台灣青年到大陸尋夢的機會越來越多,
符之冠説,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我們要做好惠臺政策的“宣傳員”、“參謀人”和台灣同胞生活的“貼心人”,掃清影響他們來大陸就業學習工作的種種障礙,
從31條惠臺政策中我們看到,台灣青年人可以在大陸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並從事相應的工作。李振廣説,這些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將來,台灣青年在大陸就業、工作,不再是個例或者個案而將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這將使台灣青年有更多的機會在大陸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也就是説,台灣的年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能夠在大陸找到用武之地。
台灣學者讚惠臺31項措施:定位精準,人才將西進
2018-03-11 11:43:52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針對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根據《ETtoday新聞雲》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有七成五的網友認為台灣企業會因此引發出走潮,學者認為,31項措施定調精準,吸引台灣人才,這對台灣影響很大。
《ETtoday新聞雲》于2018年3月5日至3月7日通過網絡訪問調查,進行“即時民調、大陸惠臺措施接受度調查”,有七成三(72.7%)的網友表示認同惠臺措施,且有七成(68.5%)網友認為可以成功拉攏台灣人心,有過半數(52.6%)網友表示會想要去大陸就學、就業、創業或生活,值得注意的是,24.2%網友期待要加速統一。
“台灣中華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表示,“惠臺31項措施”是相當精準,對台灣人才影響很大。尤其是現在台灣就業環境不好、發展機會有限,有這種措施,的確會拉攏台灣人才吸進,這次的調查結果是比過去大陸對臺商延攬還要更接近台灣人才市場。
劉孟俊表示,當大陸有發展契機,人才從台灣移往大陸,這對台灣年輕人來説,有一定吸引力。
至於“惠臺31項措施”實質上的影響,劉孟俊認為,還需要一些時間發酵。《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特徵是要求融合,過去是招商引資,現在是融合型。(中國台灣網 孫伊靜)
港媒關注惠臺政策:良禽擇木而棲 臺胞西進向前看
2018-03-16 15:21:45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31條措施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為臺企、臺胞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臺,獲得島內輿論一片掌聲。台灣精英出走,“良禽擇木而棲”,去大陸?留台灣?這顯然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評論摘編如下: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為臺企、臺胞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臺,獲得島內輿論一片掌聲。但台灣一些不樂見兩岸交流的親綠人士則説“大陸搶台灣人才”、“大陸要淘空台灣”、“這是窮臺策略”云云。這些謬論根本就是混淆視聽。什麼叫“搶”?若台灣民眾自己不願意登陸讀書、工作,誰也無法強迫他們西進。對兩岸交流冷嘲熱諷、對大陸惠臺措施含沙射影的那些人為什麼不好好想想:為何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希望到大陸發展?為何台灣留不住人才?為何台灣的競爭力有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這些年台灣人才流失嚴重。據統計,台灣外移人口中專業人才佔比高達61%,人才外移嚴重度居全球第一。有外資報告預計,未來台灣人才流失將會達240萬人,約佔整體勞動人口數的21%,更達台灣整體人口數10%。島內調查也顯示,近80%上班族有意前往島外發展。深究其中原因,還是逃不過一個“錢”字。俗話説“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台灣薪資水準低於周邊經濟體,當然無法吸引和挽留人才。目前台灣平均月薪約49989元(新台幣,下同),加上台灣最高所得稅率也高於鄰近地區,使得稅後收入更少。
近年島內人才流失較嚴重的領域就是教育界了。島內輿論疾呼“台灣出現教授逃亡潮,以後誰來教大學生?”據説,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教授年薪起點是200萬,台灣正教授年薪才150萬。早前台灣大學候任校長管中閔已指出,臺大正教授兼課每小時750元,30年來竟然沒有調升過。
台灣精英出走,除了“向錢看”,更是“向前看”。多年來台灣經濟復蘇緩慢,藍綠惡鬥從未停止,民主政治嚴重失衡,尤其當下民進黨再次執政,破壞兩岸關係,經濟建設束手無策,讓台灣民眾看不到發展前景。反觀大陸方面商機勃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巨大風潮下,越來越多來自大中小企業、涵蓋一二三産業的人們投身其中,不斷激發市場活力潛力和社會創造力,與依然沉浸在政治鬥爭和歷史仇恨中的台灣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良禽擇木而棲”,去大陸?留台灣?這顯然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台灣影視業界:把握惠臺機遇 積極推動兩岸合作
2018-03-15 09:45:12
大陸日前發佈的31條惠及臺企臺胞新措施中,有多項舉措涉及台灣影視業,引起業界強烈反響和關注。14日,近百名台灣影視文化業界人士齊聚“立足台灣、前進大陸——如何佈局兩岸影視市場”座談會,與會人士認為,大陸惠臺舉措是台灣影視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業界需把握機遇、前進大陸,積極推動兩岸影視合作。
該座談由台灣圓桌論壇協會主辦。協會理事長張顯耀表示,希望藉由這個座談,整合台灣電影、電視劇、廣播業等相關業內人士建議與意見,與大陸方面溝通對談,推動惠臺舉措更好地落實,讓兩岸影視文化産業合作雙贏。
“我們需要掌握住這個機會,把大陸惠臺的善意,變成台灣影視文化業發展最重要的機遇,同時也是對兩岸融合、對台灣發展做出最好的選擇”。張顯耀説。
中華經貿文創交流協會總顧問陳國祥認為,惠及臺企臺胞新措施是更有利、更具體、更實惠的措施,大陸方面釋放了極大的善意。就台灣影視文化産業來説,對個人參與大陸影視業給予更寬鬆的政策,為台灣影視作品進入大陸市場打開大門,給予兩岸合拍影視作品更寬鬆的環境。“這些措施貫徹落實後,對台灣影視産業的磁吸效應、對民眾的吸心作用都會非常強大。”
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説,台灣影視業需要積極前進大陸市場,兩岸業界合作可以拓寬影視創作的範圍和題材。他舉例説,日本殖民時代台灣民眾抗日的歷史等,鮮為大陸的觀眾所知,但大陸觀眾也會對此感興趣,這既是台灣的歷史和文化,也是屬於兩岸共同的記憶。
中華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汪威江認為,兩岸影視文化交流需要有長遠的目標、卓越的眼光、開放的態度、真誠的熱情,才能創造出感動兩岸人心,促進彼此了解,增進同胞感情的機會。他希望臺當局不要回避問題,協助台灣影視業掌握大陸市場的機遇、提振産值。“也期盼兩岸業界攜手,在創作機制、內容形式上創新,讓兩岸影視文化交流合作走上新的歷程,創造新的價值”。新華社台北3月14日電(記者 李慧穎李凱)
全國兩會台灣省代表是怎麼産生的?
2018-03-10 16:06:48
(圖源:港臺腔)
3月9日,人民大會堂台灣廳,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舉行開放日活動。當13名代表集體出現時,在場的不少記者為他們拍起了大合照。一些外媒記者則好奇地問起工作人員,台灣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是如何産生的?為什麼是13名?他們有著怎麼的背景和經歷?
説實話,這些問題不僅外媒記者好奇,許多大陸的朋友也同樣感到疑惑。在這裡,港臺腔為大家聊一聊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的故事。
首先來説説,台灣代表團的成員是如何選舉出來的。眾所週知,由於兩岸特殊的政治局勢,由台灣地區直接選舉全國人大代表的條件並不成熟。因此,不論是台灣省的全國人大代表,還是參加選舉的選民,都是擁有大陸居民身份的臺胞,甚至有不少是在祖國大陸出生的臺二代。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台灣省暫時選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3名,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台灣省籍同胞組成的協商選舉會議選舉産生。
據統計,2016年在大陸的台灣省籍同胞人數為46836人,協商選舉會議人數為122人,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台灣省籍同胞中協商選定。在各自的人數分配上,基本按照每200人(不到200人則忽略不計)台灣省籍同胞推選一名選舉人。比如北京市有台灣省籍同胞1370人,參加協商選舉會議的代表人數為6人;河北省有台灣省籍同胞613人,參加協商選舉會議的代表人數為3人。
總的來説,就是這122名台灣省籍同胞代表了在大陸的所有台灣省籍同胞,選舉産生13名全國人大代表。這13人中既有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也有在科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以及經濟屆的代表性人士。有的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有的來自中西部地區,具有較強的議政履職職能和廣泛的代表性。
有網友問,台灣代表團的成員一直是13名嗎?
事實上,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時,台灣代表團還沒有成立,但台灣省籍代表一直都有。比如臺盟中央名譽副主席田富達出生於台灣新竹,是第一至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也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中唯一的高山族台灣籍代表。不過,最開始他是在福建參選,在福建省代表團參加全國人大的會議。
從1975年的四屆全國人大開始,台灣省代表團開始出現。五屆全國人大決定,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之前,台灣省暫時選舉十三名全國人大代表,其餘按人口比例應選代表的名額予以保留。從此,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選舉方案,通過召開協商選舉會議民主選舉産生。
還有網友問,統一之後的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成員會有多少呢?如果按照大陸的現行規定,全國人大代表大約是60萬人産生一位。不過,像香港特區、澳門特區的代表人數則遠超於人口比例(比如澳門人口大約65萬人,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則有12人)。所以最終會有多少,目前還沒有準確説明。
長期以來,台灣省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了大量議案、建議,受到中央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許多建議意見被採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比如向台灣贈送大熊貓、《臺商投資保護法》的實施修訂、卡式臺胞證的推行、大陸臺生的醫療保險等,都是人大台灣團提出的建議。近期公佈的“惠臺31條”,全國人大台灣團也傾注了不少心血,到各地走訪調研,了解臺胞們的心聲。
比如陳軍代表回憶説,通過台灣學生在大陸享有醫療保險的那一天,有北大臺生的家長打電話給她,謝謝他們這段時間的努力。挂上電話後,她開心了好久。陳軍特別強調説,這些建議議案每當付諸實現,有台灣同胞因此而受惠時,總感到特別欣慰。(文/桃花島主)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黃志賢:以泡功夫茶的耐心把服務工作做到臺胞的心坎上
2018-03-10 09:49:49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黃志賢9日上午在媒體開放日談及新時代對臺工作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 馬曉葉):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臺籍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黃志賢在談到如何推動新時代對臺工作時表示,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情,有利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情,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情,都會盡最大努力辦好。用形象的比喻來説,就是以泡功夫茶、煲佛跳墻的耐心,踏踏實實把服務工作做到台灣同胞的心坎上。
黃志賢表示,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開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堅決貫徹落實,推動對臺工作在新時代的新氣象和新作為。
黃志賢認為,31條惠臺政策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實踐,是大陸秉承“兩岸一家親”的重要理念,為臺胞在大陸生活、學習、就業和發展提供了同等待遇,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的機遇和成果。他説,非常期待台灣鄉親能夠抓住機遇,在祖國大陸更好地發揮聰明和才智,實現人生抱負。
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現場
3月9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省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成員合影留念
“我們了解了一下,實際上70%的台灣同胞因工作繁忙,因事情比較多,任務比較重,因種種原因還沒來過大陸,我希望我們的臺胞鄉親多來大陸走走看看,了解一個真實的,也屬於你自己的大陸,尋找你能放飛夢想的機遇。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常來。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越來越的台灣鄉親也都看到,大陸為台灣同胞謀福祉是真心實意的,大陸各個方面的發展對台灣不是威脅,而是機遇。”
十三屆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由13名代表組成,這些代表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大都是在祖國大陸出生的台灣省籍同胞,其中既有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也有在科技、文教、醫衛等方面貢獻突出的專家學者和臺胞自主創業的優秀代表,具有較強的議政履職能力和廣泛的代表性。他們積極反映臺胞的心聲和願望,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改革建設事業和祖國統一大業建言獻策。
黃志賢説,全國臺聯之所以被稱作“臺胞之家”,是因為它具有鄉情、親情的優勢,以及人民團體的特點。在聯繫和服務台灣同胞工作中,全國臺聯將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努力做讓他們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知心人,貼心人。
“我們將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精心組織臺胞社團活動,持續做好臺胞青年的冬令營,夏令營,還有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等品牌項目的活動。我們還要邀請台灣各界人士特別是基層民眾,希望他們多來大陸開展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增進兩岸認同。進一步密切與常駐臺胞聯繫,建立定期溝通聯誼渠道和機制,深入到台資企業,到我們臺胞的家庭,到我們的青年的群體當中,了解和反映臺胞鄉親的願望和訴求,切實加強保護常駐臺胞權利的工作,協助反映和解決臺胞鄉親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黃志賢表示,未來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紮實做好服務鄉親,溝通兩岸,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工作,特別是在引導臺胞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在增進和維護廣大臺胞利益、福祉上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