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傷害全球利益

編輯:母曼曄|2018-03-26 14:26:02|來源:人民日報

只有通過合作,才能破解因一味追求個人利益而導致集體利益受損的困境

 

“美國優先”是當前美國政府最廣為人知的口號。以該口號為基準,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著手重新談判並威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質疑聯合國和北約的作用,多次明示或暗示其他國家必須作出更多貢獻。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阻止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任命新成員,此舉將嚴重破壞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方式的有效性。

 

所有這些行為似乎都在顯示美國在國際關係中的過分自信,但從博弈論經典例子“囚徒困境”來分析,就能發現其行為背後的很多問題。“囚徒困境”以分析嫌犯在何種情況下選擇坦白罪行來建立博弈模型,現在通常用於分析各種各樣的抉擇與互動:國家在多大程度上採取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生産者會採用怎樣的定價策略……

 

這一博弈的核心前提假設是,相關主體唯一的目標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利潤最大化、國家安全顯著增強等。然而在每一個案例之中,一個主體的成功某種程度上都有賴於其他主體的表現。現實中,一國能否成功在貿易中維護自身利益,往往取決於他國如何去做。如果競爭對手不跟風而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這類博弈中,任何結果都取決於參與者是否合作。各方如果拒絕合作,最終將共同承擔損失,形成兩敗俱傷的“納什均衡”。更好的結果不是沒有,只不過需要通過合作來獲得。換句話説,只有通過合作,才能破解因一味追求個人利益而導致集體利益受損的困境。就國家層面而言,如果各國一起減少貿易壁壘,將共同受益。

 

儘管維持一項合作協議會遇到困難且耗時費力,但達成合作協議往往還是值得的,因為這有助於確保一個更有利於所有人的結果。

 

美國政府過去一年來的國際行為可以被解讀為對合作性均衡的偏離,有可能滑向各方皆輸的“囚徒困境”。雖然很多“美國優先”政策的支持者認為,美國不應對外承擔過多的責任,希望美國我行我素,但這與“囚徒困境”中單方面採取有利於自己的行動一樣,最終損傷的是整體利益。如果其他國家因此不再與美國合作,國際制度將有可能開始崩潰,共同利益會逐漸消失,“美國優先”將會變成“所有人最後”。

 

當然,這種情況只發生在所有人對國際制度徹底失望之後。不過,還有一種美國人不想看到的情況。美國的退出會導致其他國家達成合理、臨時性、替代性的協議。美國退出TPP以後,日本主導相關談判便是一例。即便美國退出世貿組織,其他意識到該組織重要性的國家還會繼續留在該框架內,類似情況在落實《巴黎協定》的過程中也能看到。

 

儘管沒有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參與,國際協議的重要性會受影響,但大多數國家仍會選擇堅守,因為這種做法能夠傳遞合作共贏的重要信息,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史蒂文·蘇拉諾維奇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