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集體發聲:美國遏制不了“中國製造”
資料圖: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中心外景。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本月初,美國提出的約500億美元輸美中國産品的增稅清單中涉及不少“中國製造2025”産品,遏制中國製造業發展意圖明顯。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期間,多位中國企業界代表指出,遏制之舉無法阻擋“中國製造2025”出海的道路。
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的多位企業家代表指出,無論抵制與否,內功過硬、質優價優的“中國製造”難以被市場拒絕。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當前中國的電視工業已十分成熟,走在世界前端,在美國的電視市場上,70%左右的電視産品進口自中國,TCL在美國電視市場的份額已提升到第三位,且使用自己的品牌,“我們靠的並不是低價競爭,産品技術提升、産品品質提高是支撐電視産業競爭力最重要的基礎”。
被問及是否擔心中美貿易摩擦會對輸美電視帶來影響時,李東生表示並不擔心,“美國很難找到能替代中國電視的進口國,而且一旦對佔領市場70%份額的中國電視加徵關稅,直接受影響的就是美國的消費者。”
此外,李東生表示,當前中國的工業製造企業已在全球佈局,如果美國對中國輸美的電視加徵高關稅,家電企業可以選擇轉移到佈局在其他國家的工廠進行生産。
“在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之前,美國增加了對外國光伏産品‘雙反’的201條款,即便在這一極具殺傷力的條款之下,我們仍然簽下了光伏史上最大的訂單。”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商,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不論是否有貿易壁壘,市場最終還是會選擇更具有競爭力的産品。
錢晶表示,光伏是比較擁有中國自主産權的産業,不論是研發技術、製造技術還是成本控制能力,中國都已經佔據全球最前沿。“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化石能源轉向新能源是必然趨勢,各國之所以頻頻對中國光伏‘雙反’,是因為擔心新能源這一最先進技術掌握在中國人手中。”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的出海之路才剛剛開始,去年這家企業在美國矽谷設立了研究所。對於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否影響企業在美國的發展,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表示,在人工智能這個新技術領域,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進入了一個“無人區”,中國擁有海量的大數據,在應用領域上比較領先,美國在技術資源上有比較優勢,“大家各有優勢,需要相互合作才能産生最強的人工智能技術。”
面對貿易摩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企業應該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國際環境的準備,但最重要的還是“苦煉內功”、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還要拓展外需,“一帶一路”沿線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錢晶表示,此次中美貿易摩擦提醒了企業,“一定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企業佈局全球市場要均勻,不能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對製造業企業來説,考驗全球化能力還要看本地化能力,需要在當地構建供應鏈系統、製造工廠等下沉渠道,這樣當貿易摩擦發生時,就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海外市場的拓展,杜蘭認為,在“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人工智能産業“大有可為”,“‘一帶一路’建設正在加速,隨著我們的小語種翻譯器的研發越來越成熟,相信很快會拓展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中去。”
李東生還建議,除了提升技術水準,還應著力推行品牌戰略,品牌越強,國際市場就越認可。
“中國提出要進一步對外開放,還要在今年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據我所知,這是世界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這説明中國製造業有很大的底氣。”李東生表示,中國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舉措同樣證明了“中國製造2025”的自信心。(中新社博鰲4月12日電 記者 陳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