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當務之急是向大陸遞出“橄欖枝”
“看兩岸”製圖
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刻意強調“台獨”立場,“獨派”也強化“台獨”的宣傳與造勢,大陸隨即展開一連串軍事行動,先在泉州灣舉行跨晝夜實彈演習,接著戰機繞島巡航、遼寧艦選擇東部海域返航、浙江舟山海域實彈演習,一方面對蔡當局施壓,二方面對“台獨”勢力警告。原本就籠罩在低氣壓的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
對大陸的一連串軍事行動,蔡當局刻意淡化處理,並積極展示國軍的戰力,向國人證明自己有對抗大陸壓力的能力。誠然,到目前為止,大陸所有軍事行動都屬於常規性質,只能説明大陸並未放鬆軍事鬥爭的準備,並不能因此認定大陸已放棄和平統一基調,也不意味著大陸決心以武促統。從這個角度看,蔡當局淡化處理的做法並非完全昧於事實。
但是,當前問題不在於臺海局勢是否失控,而在於大陸想透過這些行動發出什麼訊號,台灣又應如何響應大陸的訊號,以免緊張情勢繼續惡化。要知道,以兵臨城下準武力方式“迫統”,仍然是大陸實現統一的選項,大陸也愈來愈有這方面實踐的能力,台灣不宜輕忽。
眾所週知,大陸歷經30多年兩岸交手的經驗與教訓,對台灣內部政治情勢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也懂得拿捏分寸,避免被反中勢力拿來操作反中情緒。但這次大陸選擇高調展示肌肉,不再顧及對台灣內部政治情勢帶來的影響。這説明,在“台獨”勢力高姿態宣傳造勢情勢下,大陸已不能對賴清德強調“台獨”立場的行為聽之任之,漠視台灣最高行政首長碰觸“台獨”紅線,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進一步鼓勵“台獨”言行升級,大陸必須有所行動。
大陸只是選擇常規軍事行動表達反對態度,其實也是在管控危機升級,避免兩岸局勢發生實質變化。大陸在發出警告訊號的同時,其實仍在繼續加大惠臺工作的力度,並積極鼓勵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我們看到,北京文化周仍按既定日程,在台灣各地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大陸各地也相繼推出有關《惠臺31條》的配套措施。這些都説明,加強兩岸交流、增加臺胞實惠,仍然是大陸對臺政策主調。
大陸一面為“台獨”清楚劃下紅線,另一方面從未關上兩岸交流大門,這就是大陸向蔡當局發出的政治訊號。這些顯然容不得蔡當局採取模糊態度消極應對,至於針鋒相對的舉辦軍演,製作宣傳影片,這類做法無助於兩岸緊張局勢的緩和,更對增加兩岸之間的互信與善意沒有任何實質幫助。
具體而言,蔡英文必須約束賴清德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展現,不能任由其帶來的兩岸風險走向失控地步。一直以來,許多政治人物都喜歡透過製造兩岸緊張獲取政治利益,激化社會對立往往可以幫助政治人物動員選民投票。但如今的局勢與以往大為不同,隨著大陸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兩岸實力差距愈發擴大,台灣挑釁的本錢非常有限,大陸騷擾、施壓台灣的籌碼卻非常多,絕對要主動避免讓局勢演變成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國戰略對峙局勢也在不斷惡化,兩國貿易戰一觸即發,美國為了制衡大陸,很可能會打台灣牌,這或許會在短期提升台灣的重要性,卻可能刺激大陸採取更激烈的反制措施。從長期來看,台灣必將陷入被動,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的危機處理應該成為蔡當局的第一要務,而政治人物的挑釁更是必須避免。
在此基礎上,蔡當局必須正面看待兩岸交流的大趨勢。如果抑制“台獨”有助減緩兩岸緊張,那麼推動兩岸交流,或者至少為兩岸交流創造有利條件,則有助於營造兩岸關係和緩的總體氛圍。大陸密集推出改善台灣民眾待遇和加強兩岸交流的政策措施,蔡當局應視為改善關係的機遇,而不是膝蓋反應式的加以阻撓。
蔡當局切勿持僥倖心理,只想矇混過關,而必須站在戰略高度,正面應對大陸的軟硬兩手。最重要的是,蔡當局必須採取行動改變當前已經愈發被動的局面,有所作為,推動和解,才是走出兩岸緊張對立的根本之道。(據華夏經緯網轉載旺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