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收益率破高位敲響債務警鐘
作為全球資産定價之錨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當地時間24日盤中突破3%這一重要心理關口,隨後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連鎖反應。一旦10年期美債收益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將逐漸抬升全球政府、企業及普通居民的融資成本,債務風險敞口勢必擴大,從長期看將抑制世界經濟增長。
多重因素推升美債收益率
3.003%,這是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自2014年1月以來首次摸高至3%之上。此外,當日2年期美債收益率曾逼近2.5%,為2008年9月以來最高;5年期美債收益率報2.838%,為2009年8月以來最高水準。
有分析指出,美國大量的新債發行計劃和原油價格持續攀升是10年期美債收益率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國新債發行計劃已經達到了14.9萬億美元,而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站上了每桶75美元,為2014年12月以來最高。德意志銀行私人財富管理部固定收益産品交易主管波拉克認為,近期全球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經濟擴張進入第9年、美聯儲很可能會在6月加息等因素共同推高了債券收益率。
今年2月,當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2.9%時,曾一度引發美國股市超過20%的下調。因此,當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站上3%後,24日當天,一方面紐約股市三大股指相繼告跌,另一方面,歐洲債券市場立即響應,主要經濟體國債收益率也水漲船高。
牛頓投資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布賴恩預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整固點位”在3.1%至3.4%。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意味著,3.5%已不再遙遠。
融資成本將進一步上升
對資本市場來説,美債收益率高企有可能推動全球資本大搬家,機構投資者可能迫於資金安全的壓力,在投資組合中將部分資金由股市轉移到債市。《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國債收益率升破3%可能會驚擾一些投資者,尤其是那些多年來一直認為低收益率為高股票估值提供了合理性的投資者。
據報道,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埃亨認為,當前美股估值高於歷史水準,面對負面消息時波動更為劇烈。埃亨説,隨著美聯儲加息進程逐步推進,美股相對其他固定收益資産投資吸引力下降,未來仍面臨調整壓力。
對美國經濟來説,從政府到企業再到普通家庭,未來融資成本將進一步上升。美國州以下各級政府在發行地方市政債券時,主要以10年期美債收益率作為參考標的,未來發債成本將隨其上升,或危及基礎設施投資前景。對美國普通消費者來説,房貸利率、汽車貸款利率也將跟進上升,打破他們的收支平衡。美國居民消費開支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2/3,一旦受到影響,其後果可想而知。高盛此前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如果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4.5%,美國經濟將顯著放緩,而美股可能下跌20%至25%。
不過,加皇資本市場利率戰略主管克羅赫迪表示,由於美國消費者不像上次擴張期時對債務有那麼大的風險敞口,即便國債收益率突破3%,短期內也不大可能會對美國經濟産生過大影響。
從歷史上看,美債收益率持續走高並突破心理關口,都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有報道説,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大幅飆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增速達3.8%,創下2011年以來最快增速。報告預計,今明兩年全球增速都將進一步提升至3.9%,與今年1月的預測值相同。不過,該組織同時警告,對全球公共和私人債務膨脹局面要保持警惕。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公共和私人債務總規模已達創紀錄的164萬億美元,比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高出40%,相當於全球GDP的225%。高債務使得政府、企業和家庭面對金融條件突然緊縮時更脆弱,會導致市場下跌,加速新興經濟體資本外逃,加重市場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損害經濟增長。
還有分析指出,美債收益率持續走高與美聯儲加息相互促進,將誘發部分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對國際“熱錢”依賴度較高的新興經濟體將面臨短期內大量資本外流衝擊,匯率風險上升。
美聯儲加息步伐恐加快
美國國債收益率飆升,還引發了市場關於美聯儲可能加快加息步伐的普遍擔憂。法新社報道稱,華爾街的投資者擔心,美債收益率走高,將向美聯儲釋放明顯信號,刺激後者加快加息步伐。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年內加息四次的概率已高達48.8%。
美聯儲在3月宣佈今年首次加息時預計,2018年仍將加息兩次,與2017年12月的預測一致。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此前公佈的上次貨幣政策例會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官員對美國經濟預期樂觀,認為通脹率將進一步回升,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加快。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達德利近期就明確表示,加息四次的節奏仍可以認為是漸進的。
美國外匯策略公司董事總經理施洛斯伯格認為,美聯儲可能是現在全球主要央行中最激進的一個,正試圖在多年量化寬鬆後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市場這次終於注意到了美聯儲與全球其他一些主要央行不斷擴大的利差差距。(王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