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司涉嫌侵犯中國晶片設備 在上海被海關扣下

編輯:母曼曄|2018-04-27 14:48:35|來源:解放日報

美國公司涉嫌侵犯中國晶片設備 在上海被海關扣下

 

昨天(26日)是世界知識産權保護日。解放日報·上觀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中國企業知識産權在受到同行侵犯的同時,也出現了與歐美企業發生知識産權糾紛的新情況。對此,上海海關不遺餘力幫助中國企業打擊侵權,使企業能甩掉包袱專注發展。

 

在浦東機場攔下進口涉嫌侵權設備

 

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自主研發功能的科研企業,研發了多款具自主知識産權的晶片設備,並在全球範圍內申請了1200余項專利。隨著國際市場份額的逐漸擴大,中微公司與美國某公司發生知識産權糾紛。今年年初,中微公司獲悉,美方涉嫌侵犯中微公司專利權的設備即將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口,隨即向上海海關提出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的申請。上海海關及時啟動知識産權海關保護程式,在進口環節開展行政執法,根據權利人申請,暫停涉嫌侵權設備的通關,這批設備貨值達3400萬元。

 

隨著海關介入執法,美方開始正視中微公司的自主研發專利及其在中國的知識産權狀況,主動與中微公司展開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全球範圍相互授權的和解協議。

 

海關扣下的侵權布可繞地球1/4圈

 

曾經作為上海紡織品出口一面旗幟的“銀河”牌商標,因假冒侵權而奄奄一息,但在上海海關的全力保護下重整河山。

 

老牌國企上海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其旗下 “銀河”牌商標自1959年開始使用,當時就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商標註冊手續。1985年,“銀河”商標的年出口量高達1.3億美元,是改革開放初期上海乃至中國紡織品出口的一面旗幟。然而,暢銷國際市場後,假冒侵權産品也隨之而來。公司總經理龔培德回憶,當時,品質參差不齊的各種“銀河”棉滌布充斥國際,國外客戶驚呼,“‘銀河’已成為中國紡織品面料的共有商標”。與此同時,“銀河”在非洲、北美、中東、東南亞等主銷市場的出口量急劇下降,年出口量一度跌到3000萬美元的谷底,並被迫退出美國、歐洲市場。

 

1994年,海關開始探索知識産權邊境保護。199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産權海關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明確海關對與進出口貨物有關並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保護的知識産權,包括商標專用權、著作權和專利權等實施保護。感受到侵權切膚之痛的上海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于1996年向海關總署提出了知識産權備案申請,當時,“銀河”商標已奄奄一息。很快,上海海關就打響頭炮,查獲2起假冒“銀河”商標案件。全國海關也都嚴密監控假冒“銀河”商標的不法行為,先後查獲假冒“銀河”系列商標的出口侵權案件50余起,查獲的侵權布匹總數量達1000萬米,長度可繞地球1/4圈。

 

“市場上的假貨少了,我們的品牌也慢慢活過來了,出口量逐年回升。”龔培德説,上海紡織的産品出口總額比打假前增長了近3倍。

 

上海海關查獲侵權貨物總數居全國首位

 

然而,即便在知識産權保護日臻完善的今天,仍有心存僥倖的侵權企業企圖不勞而獲,以假亂真。去年9月,全國海關開展以保護出口自主知識産權優勢企業為重點的“龍騰行動”,其中,上海海關查獲假冒上海紡織旗下“仙女舞”商標的布匹達6000多卷,貨值近70萬元。

 

“有了海關提供的知識産權保護,我們可以專注做好自己的品牌,不用再擔心哪一天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品牌又被假貨衝垮了。”龔培德説。

 

解放日報·上觀記者從上海海關獲悉,自1995年啟動海關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以來,上海海關累計查辦各類侵權案件6600起,查獲各類進出口侵權貨物3.1億多件,案值超過10億元人民幣。最新發佈的《2017中國海關知識産權保護狀況》顯示,去年上海海關查獲的侵權貨物總數位居全國海關首位。(李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