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與機遇——共享單車落地香港週年記
全球共享經濟發展近年風生水起,其代表之一的共享單車日漸出現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共享單車落地香港至今已一年有餘,期間運營商爭先搶佔市場,違規停放等投訴聲此起彼伏。面對種種困難與可能的機遇,共享單車在香港的普及之路逐漸顯現出適應本地的特色。
去年4月,本地的首間共享單車公司Gobee.bike率先落地,至9月,來自新加坡的oBike也登陸香港,而在年底,內地共享單車兩大龍頭之一的ofo也在12月落地。截至目前,香港共有6家主要的共享單車運營商,呈現多元化的市場搶佔局面。
縱然市場角逐者眾多,但共享單車在香港的應用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寸土寸金、核心市區沒有單車道規劃的香港,共享單車面臨一定客觀限制,而人們的使用習慣、違規停放是否能被有效規管也是影響共享單車在港普及的要素。
在過去一年,單車被扔進河裏的新聞屢見不鮮。本地公司Gobee.bike創辦人拉斐爾·科恩(Raphael Cohen)就曾經為此向媒體表示“對香港失望”。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教授杜志挺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有效規管。
本地公司HobaBike創辦人宋邦賢表示,該公司每月要花費20萬港元來處理單車亂停放的問題。他建議特區政府採用發牌制度,向能夠處理好停放問題的企業發放牌照,沒有牌照的企業不應繼續運營。
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投資主管黃賢敏不約而同向記者表示,共享單車在香港的發展與內地相比還沒成熟、仍有差距。黃克強認為香港多山的地理環境讓騎車變得困難,常年炎熱的氣候也不適合戶外騎車。黃賢敏認為,港人本身沒有騎車代步的習慣,市場空間和地理空間均有限。
儘管共享單車在本地市場的適應困難重重,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機遇。與內地流行以共享單車出行代步不同,運動休閒成為共享單車在香港的主打方向。宋賢邦指出,公司現有用戶中,騎單車用於運動休閒的大概佔到七成。
事實上,香港的大圍、沙田一帶均設有單車道,每到週末都不乏穿戴專業設備騎車運動的人。該地區附近也已存在不少提供單車出租服務的傳統店舖。
杜志挺認為,共享單車與傳統出租單車的差異是運用科技達到方便租賃的作用。
至於共享單車在香港是否值得商家“燒錢”以及用戶數據能否轉化為實質價值,杜志挺認為,共享單車不是一個“贏者全拿”的平臺,加上收集數據的受限,利用數據得出的分析結果價值也是有限。宋邦賢認為,共享單車應該著力於提供服務而非收集數據,這樣才可能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不過杜志挺相信,如果香港的共享單車在規管之後價格依然合理,同時無論是休閒運動還是交通出行都達到便利程度時,用戶的體驗會有改善,共享單車的前景亦會走向正面。
(中新社香港電 曾平 龍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