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一掃文物活起來“旅遊+文化”産品薈萃文博會
手機掃一掃 文物活起來
説到“旅遊”,普通老百姓一般會説,不就是看景點麼?其實不然,本屆文博會,參展的全國各省市展示了旅遊的新玩法。有相關文化背景的旅遊景點,又開發了手工體驗基地和研學基地,傳統文化不僅在書本中,你可以親自體驗。
圍繞歷史人物等“旅遊IP”,可以打造文化風情街,開發新穎的文創産品。博物館展品、藝術品等旅遊相關展示介紹,有了科技加持後,通過現下時興的小程式,拍一拍文物就能知道它的來歷;智慧展示屏上,用手勢操控文物的3D影像,可以把文物看得更仔細。
文博會上“旅遊+文化”産品眾多。圖/記者 軒慧
文化參觀和體驗成為旅遊主角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旅遊市場日益興旺。在本屆文博會1號館裏,記者發現,各省市展示了近年來旅遊業新的嘗試,旅遊搭臺、文化唱戲,讓文化參觀和體驗成為旅遊的主角。
記者在寧夏展館了解到,寧夏利用景點的文化背景,做起了文化生意。像賀蘭山景區,有著名的遠古岩畫,景區面向學生群體打造研學教育基地,學生們可以徒步考古,體驗岩畫拓片的製作工藝,自己畫岩畫人像的面具。
在寧夏西夏王陵景區,景區利用西夏文化的歷史背景,打造了西夏木活字印刷體驗館,遊客除參觀景點外,還能親手體驗千年前活字印刷的工藝,從中感受西夏文化。
重慶展館展示的石影畫,看上去石雕師只是用銑子在大理石上鑿出一個個小點,但幾萬個小點卻構成了一幅明暗對比協調的石畫。
在馬克杯上展示“南京城墻”故事。圖/記者 軒慧
圍繞“旅遊IP”,打通旅遊全産業鏈
在旅遊景點周邊,都會有紀念品商店,而各大知名景點賣的紀念品十分類似。隨著人們消費升級,文創産業近些年得到長足發展,旅遊紀念品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圍巾、馬克杯,而化身為形象鮮明、造型百變的手工皂、檯燈。
在江蘇展館,幾盒名為“皂訪南京”的手工皂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手工皂正面竟然雕刻著舊時城墻的門樓,有神策門、中華門等南京城門。講述“南京城墻”故事的不僅有香皂,還有團扇造型的檯燈、磚石狀的馬克杯等等。
紅色旅遊同樣在嘗試文創,江蘇茅山新四軍紀念館展示了他們的文創産品。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有新四軍戰士造型的擺件,開發最多的是軍旅用品,比如軍隊水壺、小手電、鉗子之類的實用工具。
西藏展館展示了一套文成公主形象的文創産品。記者看到,這一套包含筆記本、手機殼、明信片、貼紙的文創産品,都有著憨態可掬的文成公主卡通形象,風格統一,極其鮮明。開發這一套産品的域上和美文旅公司工作人員講,現在旅遊業一種流行的做法是圍繞“旅遊IP”做全産業鏈開發。
“這套是圍繞《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詩劇開發的文創産品。”工作人員介紹,圍繞著文成公主這個大“IP”,他們不僅做演藝開發和運營,又在拉薩配套了主題風情體驗街,開發衍生品、拍攝電影等一系列新玩法。
科技助力“旅遊+文化”深度融合
在河南展臺,一塊10余米長的LED屏上顯示了《清明上河圖》,令人著迷的是,畫中的人物竟在走動,叫賣、逛街或嬉戲。用科技手段展示文化,在本屆文博會上處處可見。
6號館(藝術品館),俄羅斯的風景畫、國畫、現代派油畫挂在畫架上,旁邊的標簽只有作者、時間、面積等簡要的信息,如果你用手機掃一掃畫作,得到的信息則更加多樣。這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博物官”小程式帶來的功能,用戶用這款小程式對準畫作拍照,就能識別出畫作的出處、作者、代表作等詳細的信息,同時還有語音導覽功能,語音播報畫作信息。
騰訊智慧平臺産品部鄭艷梅説,目前旅客到各地博物館、美術館,想了解文物或畫作的信息,要租借語音設備,現在借助小程式,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導覽。
“博物官”上線一年來,已與全國200多家博物館開展合作,大英博物館也剛剛找上門尋求合作,“科技使人們獲取旅遊信息更直接高效,旅遊和文化的融合更智慧化。”鄭艷梅説。
對於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們,每到博物館看熱門文物展出,排長隊是常見的事,等到自己到了文物跟前,也看不了多長時間。廣東康雲多維視覺智慧科技公司開發的透明展示屏能幫人們解決這樣的煩惱。展示屏內部放著瓷瓶的實物,螢幕則顯示瓷瓶的3D影像,用戶只要用手勢控制,旋轉、放大,就能看到瓷瓶的上下左右所有細節。(記者 崔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