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 台灣民進黨當局又盯上了華僑
“華僑”一詞小學生都能準確理解,無論你出生在大陸還是台灣,在國外定居但未放棄原有身份,都會被所在國和家鄉稱為華僑。
然而,民進黨當局最近卻又標新立異,一本正經發了公文,廢了“華僑”一詞。台灣僑務部門證實,已發文將“華僑”改為“僑民”,理由是“華僑”一詞不能提示“臺僑”身份。照此邏輯,“僑民”能提示“臺僑”身份嗎?任何民族、國家的人定居境外,都是“僑民”,“僑民”不僅不能提示“臺僑”,連是黃皮膚還是藍眼睛都標示不清。“華僑”這個稱呼到底怎麼惹著民進黨了,非要取而代之?
這當然不是語義的問題,而是要緊的政治問題。民進黨如果想把兩岸民眾情感割裂得越傷越好,當然見到“中”、“華”這樣的字就會神經過敏、昏聵無明。前有“孫中山是外國人”的怪論,現有廢掉“華僑”的昏招,也就不足為奇了。
就此而言,民進黨簡直就是“段子手”。台灣外事部門規定以“中國”的稱謂代替“大陸”,給出的理由是全世界都稱“中國”。這個解釋太喜感了。説到全世界,幾乎都認同一個中國,這個“中國”當然是包含台灣在內的。不稱“大陸”稱中國,民進黨當然有“一中一台”的盤算。
大陸、中國,改來改去,島內公務員、媒體人都得跟著改。但是,血緣、歷史、文化、親情改得了嗎?就算指著“大陸”叫“中國”,仿佛自己不是中國人似的,但不還是姓張王李趙、過清明端午嗎?走出台灣,不還是被叫作“中國人”“華僑”嗎?這種字眼裏翻筋斗的功夫,有用嗎?
不知台灣民眾對此作何感想,盛夏在即,台灣用電告急;經濟不景,發展沒有方向;退休制度,紛爭至今無解;兩岸僵持,人民心中不安……隨便一件,都比廢掉“華僑”重大,是島內當政者只會紙上改字,還是在他們眼裏茲事體大,民生經濟都是小事?!
民進黨當局再次執政以來,雖然念著“謙卑”、“善意”,但廢掉遙祭南京中山陵和黃帝陵典禮,去孫(中山)、去孔(夫子)、去鄭(成功),“去中國化”唯恐不及,毫不在意歷史事實、社會紛爭和大陸觀感,此番連“華僑”都看不順眼了,是要在“反中”的額上再寫上“反智”嗎?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