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李偉國:放棄“小確幸”,破釜沉舟闖大陸

編輯:白宇坤|2018-06-07 09:49:49|來源:新華網

在北京創業者雲集的中關村,有一位主動放棄台灣“小確幸”生活,懷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大陸打拼的台灣青年李偉國。他擔任總經理的華燦工場,已是大陸小有名氣的臺青創業孵化器。他説,年輕人服務年輕人,創業者服務創業者,自己的豐富經驗對輔導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會有幫助。

 

“北漂”不“漂”:沉到第一線歷練

 

1985年出生的李偉國畢業于台灣成功大學土木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房地産公司工作。他在職場上發展順利,堪稱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由於父親在浙江義烏投資設廠,自己也曾在同濟大學交換學習,李偉國對大陸並不陌生。

 

“台灣的舞臺比較小,未來五年十年的前景一眼就能看到,我想來大陸闖闖看。”2016年初,李偉國在深思熟慮後來到京滬考察、求職。經過推薦和面試,他進入龍湖地産北京分公司擔任資深置業顧問。“公司招我時也不太有把握,不確定我能勝任哪些工作。我説願意做第一線銷售,先接地氣,起薪低也沒關係。”

 

公司分配給李偉國的“第一線”是京郊沙河一個小區物業的底商。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李偉國住在沙河合租的公寓裏,每天騎著電動車上班,負責銷售、招商、接聽投訴等大小事務。平均每天,李偉國要接待一二十組看盤的客人,在台灣大概一週才10組。兩岸市場規模的差異讓他感慨,表達方式、商業習慣、市場氛圍差別也很大。

 

放著台灣唾手可得的“中産生活”不要,來大陸“降格”當地産銷售,面對環境落差與工作壓力,李偉國也曾煩躁過,“怎麼那麼多爛事?啃的都是難啃的骨頭。”還有人勸他,要學會“忽悠”顧客。最終,他的選擇是“不管什麼疑難雜症,都要耐心誠懇地答覆。”

 

李偉國的誠意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慢慢地,銷售業績上來了,領導也誇他“敬業、靠譜”。“一個台灣青年在北京做地産銷售,我可能是第一個吧。沒有什麼可炫耀的,最寶貴的收穫是對大陸的真切體驗,這是用錢買不到的。”

 

投身創業:讓兩岸交流的門開大一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積累,李偉國對在大陸站穩腳跟更有信心了。2017年4月,他加入由中民國投(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立的華燦工場,成為這個創業孵化器的總經理。

 

華燦工場源於201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等創辦的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4年來,“華燦獎”共徵集兩萬餘件參賽作品,快幹雨衣、刷屏紅包等台灣創意經孵化後成功投入量産,獲得業界肯定。

 

“大陸向臺胞打開大門,希望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我希望幫這扇門開得更大一點,道路鋪得更平坦一點。”李偉國説,這份工作是全新的挑戰,很多事都得從頭學起。從商業策劃的撰寫,到開會安排座位,乃至擺放桌簽,處處皆學問。他感謝中民國投的領導,讓他學到不少實踐經驗。

 

去年,華燦工場推出了螢火蟲聚光計劃,為兩岸創業團隊提供免費公司註冊地址,優惠價格的辦公場地,還提供配套服務以及産品專區免費展示。一年多來,工場粗孵的創業企業達115家,其中20家來自台灣,桃桃喜、玩強文化科技、艾塔科技等企業已打開知名度,在大陸市場嶄露頭角。

 

一開始,華燦工場只有3名員工,現在團隊已擴大到十幾人,台灣員工佔約一半,工場還接收了16名台灣來的實習生。在李偉國看來,兩岸青年各有特點,大陸青年一板一眼,台灣青年創意靈動。“可能是成長環境的關係,台灣員工更容易理解我的思路。我經常提醒自己,要和大陸員工多溝通,畢竟我也沒有帶過這麼大的團隊,一定要發掘每個人的優點才行。”

 

一群螢火蟲的光芒可以照亮森林

 

這幾個月,李偉國一直在成都出差,因為華燦工場與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合力打造的兩岸青年雙創基地即將在成都啟用,新工場總面積約8700平方米,有專屬辦公室110個。“常言道‘少不入川’,我把它改成‘少不了入川’,成都的發展潛力無限,將為台灣青年赴大陸西部發展提供新的平臺。”

 

李偉國説,公司面臨著盈利壓力,他每天都全力以赴,如履薄冰,從上午十點工作到晚上十點,週六日也不休息。爭取在這一兩年讓事業有所突破,讓華燦工場開設第三個基地。

 

熱心兩岸交流的李偉國還是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他説台灣媒體上有一些對大陸的負面報道,導致不少民眾不了解大陸的真實情況,但現在情況有所改觀。今年大陸出臺31條惠臺措施,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願意來大陸尋找人生機會,許多人找李偉國諮詢相關事宜。“我會建議他們先來大陸實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會提示風險,絕不‘忽悠’。如果對方下定決心要來這邊創業,我們會全力幫助他落地。”

 

“螢火蟲雖小,但一群螢火蟲的光芒可以照亮森林。希望我的工作能讓每一隻創業的螢火蟲都有舞臺發光發熱。”李偉國説。(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  記者查文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