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紙傳奇的堅守者次仁多傑:用手藝傳承記憶
時值六月,高原的青稞距收穫仍有兩個月時間,但次仁多傑的“莊稼”已經進入了收穫季。
在拉薩市尼木縣塔榮鎮雪拉村,綠油油的青稞田間,一塊綻放絢麗花朵的狼毒草田格外耀眼。68歲的次仁多傑用鐵鎬精心修整這塊田地。
次仁多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雪拉藏紙傳承人,狼毒草是雪拉藏紙的主要原料。
野生狼毒草採挖後需要5至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長。為保護生態環境,在政府部門幫助下,次仁多傑三年前開始人工試種狼毒草,如今已經初步解決部分藏紙原料問題。
次仁多傑説:“我的爺爺、父親都是以做藏紙為生,他們把藏紙的手藝傳給了我。藏紙就是記憶,我想讓這份記憶一直傳下去,種狼毒草是我的一個嘗試。”
雪拉藏紙距今有1000多年曆史,具有不怕蟲噬、不易腐爛等特點。歷史上,雪拉村村民多以藏紙製作為生。20世紀80年代,受新型紙張衝擊、生産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雪拉村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不再做藏紙,次仁多傑也一度轉行做了木匠、倉庫管理員。
1985年,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修復古籍,需要大量藏紙。他們找到次仁多傑,並和他簽訂了長期藏紙供應合同。
次仁多傑重拾藏紙製作的手藝:通過將狼毒草剝皮、去絲、煮爛、砸碎、攪拌等工序,將有毒的植物變成能承載記憶的紙張。
狼毒草對眼睛刺激很大,做藏紙的人臉上會過敏長痘,但次仁多傑仍堅持做藏紙。由於工資待遇低,次仁多傑沒能招到穩定的學徒,他便説服大兒子格桑旦增和三兒子普瓊放棄木匠的工作,加入藏紙製作的行列。
2011年,在政府扶持下,次仁多傑成立了藏紙廠,造紙地點從雪拉村轉移到了尼木縣城。現在,藏紙廠一年可以生産4800張藏紙,每張70元,除去工人工資、購買原材料開銷等,每年收入不足10萬元,這和兩個兒子做木匠每人每天300元的收入相比有不小差距,但父子三人並不後悔。視藏紙手藝為傳家寶的次仁多傑,唯一的信念就是把藏紙做得更好。
隨著近年旅遊業的發展,次仁多傑還創新研發了一些藏紙旅遊工藝品,如藏紙燈罩、藏紙筆記本等,受到國內外遊客歡迎。一些外國遊客專程到他的藏紙廠參觀藏紙工藝,購買産品。
今年年初,次仁多傑獲評首屆“藏地工匠”榮譽稱號。評語寫道:出身藏紙世家,十三歲學藝,一張張藏紙流淌過你從少年到暮年的歲月;不懼“狼毒”,困難坎坷面前,你選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
現在,次仁多傑父子三人是雪拉藏紙製作技藝僅存的傳承人。次仁多傑説:“藏紙既是手藝,也是文化,不僅不能失傳,還應該精益求精,做得更好。”(新華社拉薩6月18日電 記者張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