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商會發佈最新《中資企業在德商業環境調查》
中央廣電總臺海峽飛虹報道(駐德國柏林記者 阮佳聞)正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對德國展開國事訪問並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之際,德國中國商會于當地時間6日連續第四年發佈年度報告《中資企業在德商業環境調查》。根據該調查,在德中資企業對德國投資環境表示滿意,並看好其發展前景。不過,與此同時,投資者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問題。
共計80家在德投資運營的中資企業參與填寫了此項調查問卷,它們遍佈德國各聯邦州,涉及行業廣泛。中資企業在德投資顯示出充分的戰略性與持續性,整體趨勢來看,在德經營時間越長的公司投資存量越大,累計投資超過10億歐元的大型投資者已經陸續開始出現。半數以上受訪企業在德運營超過三年,部分企業已在德穩定經營十年以上。在德中資企業整體業績穩定,營業額與納稅數額穩中有升。中資企業維持著高度本地化的運營,為德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受訪企業的僱員人數總計9225人,其中7966人為德國本地僱員,比例高達86.4%,並有六成以上企業的員工數量在近三年內有所增長,僅有5%的企業削減了人員規模。75%的受訪企業積極參與承擔社會責任。
約九成受訪企業對近年來的投資環境表示滿意,並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中國企業在德國的受歡迎程度有所提升。在這一大環境下,約87.5%的企業對自身在德國的發展“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更有高達46.3%的受訪企業表示,母公司將於2018年在德國進一步增加投資,擴大生産、研發與銷售業務。
此外,中資企業在德投資經營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近九成受訪企業表示缺少信息獲取渠道,融入德國研發體系受阻,這一問題迫切需要相關方面的積極引導。26.3%的受訪企業將外資審查視為在德投資、經營中的一大重要影響因素。更加嚴格的投資審查將阻礙中德兩國企業充分發掘合作與增長的潛力,不利於雙邊經濟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此外,38.8%的受訪企業認為,德國媒體中的涉華負面報道已經對公司在德經營産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另外,在跨文化管理和人力資源領域,中資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德中資企業超過3100家,其中,漢堡550家、不來梅州約120家、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1100家、黑森州700家、巴伐利亞州400家、巴登符騰堡州100家。在德中資企業以魯爾區為核心聚集地,相對平衡地分散在西德11個聯邦州;原東德的5個聯邦州經濟相對薄弱,對中資的整體吸引力稍弱于西德工業區,但近年來增速較快,例如柏林市表現亮眼,已有64家中資企業入駐。
需要注意的是,各聯邦州對“在德中資企業”這一定義沒有統計標準,以上數據僅供參考。根據德國中國商會的定義,中資企業是指通過中國國內母公司或其第三國子公司在德國投資成立的企業或者代表處,以及在收購、兼併企業中,中方資本處於控股地位的企業。目前與德國中國商會建立較為穩定聯繫的中資企業約為1500家。在此次受訪的企業中,38.8%的母公司為國有企業,民營上市公司約佔1/3,比例與往年近似。
此次問卷調查,德國16個聯邦州的中資企業均有涉及,而大部分的受訪企業集中在經濟相對活躍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巴伐利亞、漢堡、黑森州和柏林地區,整體分佈趨勢與各聯邦州的官方統計比例較為吻合,在地域上具備充分的代表性。
中資企業在德投資經營涉及的行業繁多,專業跨度較大,業務範圍間存在一定的交叉。問卷顯示,機械製造業仍是在德中資企業投資經營最為青睞的重點行業。汽車零配件行業比重連續兩年穩定提升,已超過諮詢、技術服務以及貿易行業,排名位居第二。與此同時,通訊及電子、金融、環保等産業也在穩健增長。在中國“走出去”的戰略規劃框架下,中資企業在德國投資整體結構健康,但在文教、傳媒、建築等領域還相對薄弱,缺少制度性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科技創新受到各大企業的高度重視。2014年,中德兩國總理共同發佈兩國發表以“共塑創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國企業近年來在德國的研發投入隨之呈現明顯增長的趨勢,中德合辦研發中心數量持續增長。儘管有相當比例的在德中資企業主要承擔德國與歐盟區域的市場銷售職能,但42.5%的中資企業已經在德國從事創新研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