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東亞青運會被取消 蔡當局應反思
7月24日,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在會員全數出席的情況下,經舉手表決,通過了取消台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的決議。香港中評社26日對此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王英津的評論指出,東亞奧運理事會決定取消賽事的理由,是台灣目前正在推動“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連署行動,屬於政治干擾體育,這會對2019年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能否能順利舉辦産生影響。
台灣“獨派團體”從今年初就開始推動“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要求屆時台灣代表團以“台灣”,而非過去以國際奧會規定的“中華台北”名義參加東京奧運會。在EAOC看來,台灣“獨派團體”發起“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對奧運模式的挑戰。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會,這是1981年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委會在洛桑(即國際奧會總部)所簽署協議的共識,也是取得大陸同意的結果。按照該協議,台灣可以“中華台北(ChineseTaipei)”的名稱參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並規定了所使用的會旗、會徽、會歌等。該協議巧妙地繞開了兩岸政治爭議,在一個中國框架下成功解決了台灣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系列賽事的資格問題。自協議簽署以來,台灣一直以此名義參與奧運會。兩岸在國際奧會的旗幟下和諧相處,曾多次出現兩岸選手彼此為對方獲得獎牌而吶喊歡呼的感人場面。
但自“台灣公投法修正案”生效以來,“台獨公投”開始登場。其中,“200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就是旨在改變台灣參加奧運會名義的“台獨公投”。如前所説,既然有洛桑協議,台灣方面就必須遵循,不能由台灣單方面通過“公投”來隨意更改。事實上,今年5月,國際奧會針對“東京奧運正名”問題已正式錶示不接受“中華台北”改名,大陸方面也對台灣的所謂“正名”運動提出警告,只是台灣“獨派團體”仍一意孤行,才導致台中主辦資格被取消。
東亞奧委會取消台中市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的決定,再次向國際社會表明,台灣須以“中華台北”名稱參加奧運會的模式不容改變。在這次表決中,參加投票的一共有9個國家或地區的奧委會。其中,7個奧委會投贊成票,只有台灣的中華台北奧委會投了反對票,日本奧委會投了棄權票,這充分反映了該決定是東亞社會的共同意志。這是對正在推動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連署行動的嚴重警告,台灣當局必須懸崖勒馬;如果繼續不遵循“洛桑協議”的既定規定,恐怕未來還會面臨喪失參加東京奧運會的資格。
事情發生後,蔡當局把責任推到大陸身上,指責這是大陸“公然且手段粗暴地以政治干預體育”。事實上,這一指責並不正確。在我看來,問題的責任在蔡當局、民進黨以及推動“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的“獨派團體”。其一,就蔡當局來説,故意縱容“台獨團體”發起這樣的“公投”,其“中選會”明知此類公投挑戰奧運模式、破壞兩岸關係,卻執意“放水”,“以政治消費體育”。正如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24日下午批評民進黨時指出:“政治絕對不可干預體育,要謹慎的尋求國際社會對台灣城市主辦權的支持,萬不可因為政治意識形態而犧牲到運動好手們的參賽權益”。其二,就民進黨來説,多次民進黨要人出席推動“台獨公投”的有關活動。譬如,7月20日,“獨派團體”在高雄發起“奧運公投正名公投”集結大會,前體育會主委楊中和、民進黨高雄市議會正副議長康裕成、蔡昌達、陳水扁之子陳致中、民進黨黨團總召張勝富及20多位綠營市議員幾乎全部到齊,其應承擔的責任自不待言。蔡當局及民進黨要為台灣同胞及臺體育健兒權益受損負責。
台中市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被取消已是既成事實,台灣一些政治勢力能否從中悟出道理,汲取教訓,尤為重要。如果蔡當局一味將責任推卸給大陸而不自我反省,繼續推動所謂“東京奧運正名運動”,激化兩岸對立,破壞國際奧會規則,最終必定咎由自取。
假如兩岸能和平相處,上述情況就不會發生。台中市獲得2019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本身即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産物。2014年時任台中市長的胡志強為申辦這項運動盛會,跑遍每一個會員國,以低碳環保為訴求,為台灣第一次爭取到了奧運層級盛會的主辦權。據報道,當年為了爭取主辦權,胡志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其申辦成功與大陸的鼎力協助是分不開的。可以説,台中市獲得運動會主辦權是兩岸攜手努力的結果,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見證。如今,這一成果卻被民進黨當局破壞殆盡,讓人情何以堪。
奧運盛會是助益兩岸青年相互認識、相互交流、建立感情的最好場域。台灣某些政治勢力只有放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回到洛桑協議的規定上來,才能讓兩岸青年在同場競技的同時,加深了解、增進友誼。(作者王英津係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發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