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投機分子欲搭登陸“順風車” 臺青提“六原則”警告
台灣包袱鋪,投機份子難登陸!我是踏實做事、堅決不當投機分子的大侃子~這兩年,登陸發展的台灣青年越來越多,而每年的暑假更是兩岸學生交流的高峰期,同時,隨著大陸各地惠及台灣同胞有關政策的相繼出臺,有意赴陸發展的臺青愈發如雨後春筍般絡繹不絕。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出現了,比如有些人只想拿補助,錢一到手就立刻離開大陸了……這種把大陸好意當“冤大頭”的做法,讓很多同樣赴陸求發展的同島小夥伴都看不過眼了!
眾所週知,為了逐步向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大陸各省市都出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其中不乏強有力的補助措施,這也為有能力的台灣青年提供了可以施展抱負的舞臺和機會。這本來是挺好的一事兒吧,但偏偏有人得了空子就開鑽……
“有的人把臺胞證當金牌令箭,把國臺辦當土地廟、提款機”!來自台灣的首鋼集團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總經理鄭博宇直言,輔導臺青創業幾年下來,發現赴陸者多數滿懷希望也願意努力實幹,但當中不乏不願腳踏實地還要求特別待遇,故意唱“紅”表忠誠,以為凡事都能以政治力解決的人。
近一個月來跑了大陸多個省市的鄭博宇,向臺青分享在陸發展的心路歷程時表示,有的臺青到大陸創業,認為大陸理應幫忙找房子住,“有的連創業的概念都沒有,就先問有什麼優惠和補貼”,對此他強調,台灣身份只是個“加分”並非“主分”,臺青爭取的不該是享有“特權”,而是與大陸的同行有同等競爭的公平機會。
台灣《旺報》也指出,在大批赴陸臺青中,免不了有只想搭便車拿大陸創業補助的投機分子,這些人將錢一拿到就會離開大陸,對兩岸交流毫無任何幫助。
為此鄭博宇還首次拋出了“新時代台灣青年六原則(以下簡稱:六原則)”: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重發展、促融合、贏未來!
靠自己:憑藉自身實力與專業獲得認可;
接地氣:融入當地特色文化與價值認知;
不投機:不通過非務實的方式取巧或走快捷方式;
重發展:希望實現個人價值,助推進兩岸發展;
促融合:意在反對“台獨”、增進融合;
贏未來:贏取兩岸共創雙贏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未來。
據鄭博宇介紹,這“六原則”是他和幾位在京臺青向中共十九大臺籍代表盧麗安等多位在陸的台灣前輩請教後起草的,並與一群來自各行業的台灣朋友共同發起,再串聯各地臺青代表響應的。他強調,“六原則”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價值觀,重要精神就是“公平起步,事在人為”。
“六原則”一齣,立即引發了兩岸各界的熱議及好評。
《旺報》指出,臺青主動跳出來提出“六原則”,顯示他們不甘於只是“被動”受大陸幫助,更“主動”想替兩岸融合有所貢獻。
文章認為,諸多有見識臺青提出的“六原則”,旨在翻轉兩岸對臺青的刻板印象,所以他們主要“靠自己”,“接地氣”地融入與體驗大陸實際生活,這樣下來自然不會“投機”,更重要是個人的長遠發展,如此為之,人人都是種子,自然可以促進兩岸融合,一起贏得兩岸未來。
與此同時,大陸的涉臺學者亦對此表示認同。
北京聯合大學兩岸關係研究所長朱松嶺就表示,或許有些臺青會認為大陸“人傻、錢多、速來”,拿了補助就走人,但大陸推出的對臺利好措施並不是給投機者的,相反只要臺青踏實努力,在大陸自然會找到更好的發展。他同時強調,未來臺青將扮演兩岸融合的催化劑,“因為他們既了解大陸,也了解台灣,可以傳遞準確的訊息,緩解台灣內部醜化大陸的宣傳”,而讓台灣人了解大陸才是真正在為兩岸和平發展而努力。
北京清華臺研院副教授鄭振也認為,“六原則”確實反映了新一代臺青主動、積極融入大陸發展潮流的願望,這種逐步從客人到主人的身份轉變,不僅體現了他們的拼搏精神和自主意識,也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潮流;上海交通大學臺研中心博士生王曉笛還指出,“六原則”是發自臺青群體內部的反思,更鏗鏘有力。
説來這也是一個挺有趣的現象~台灣的年輕世代在很多臺媒報道中都被稱為“天然獨”,蔡英文當局也曾因此而沾沾自喜,但從島內最新的民調及報道中來看,蔡當局引以為傲的“天然獨”人設似乎已塌……
國民黨前“中常委”林家興日前指出,蔡英文執政兩年來,台灣不僅關於“統獨”比例的數據在明顯拉近,還首次出現了對大陸好感超過負面的現象,更有趣的是,他身邊那些曾參與“太陽花”、堅決主張“台獨”的朋友竟都想去大陸找工作,他認為“‘天然獨’如今已經認識到了殘酷的現實,必須找關係,才能到大陸追求自己的未來”,更指出,下一代台灣人很可能成為“天然統”。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曉兵則表示,臺青“六原則”的出現,標誌著“獨派”力量所塑造的“天然獨”傳説已不攻自破,而青年回歸理性的這一天,也是兩岸關係走向理性的歷史時刻;他同時強調,青年的覺悟和成長,意味著兩岸關係發展的“水到渠成”。
從“赴陸熱”的出現到“六原則”的提出再到“天然獨”的逐步“倒戈”,越來越多的事實都指出,如今台灣的未來、台灣青年的未來——在大陸!誠如《旺報》所言,如果連年輕一輩對兩岸都有如此宏大的眼光與見識,那些目光如豆、只想以“台獨”激怒大陸,把兩岸和平發展帶往死衚同的“仇中”人士,向下一代學學吧,別一手毀了他們的未來!
聲明:本文為“台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台灣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