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教師齊聚福州 共同探討戲劇教育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兩岸青年教師戲劇教育論壇”開幕式上,福建閩劇表演《閩苑戲夢》。 劉昌燁 攝
“戲劇可以作為一個工具,應用到其他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透過戲劇的主題來讓孩子更好的學習。”台灣台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表演藝術專家廖順約如是表示。
9日,“第六屆海峽青年節˙兩岸青年教師戲劇教育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辦。此次活動以“中小學戲劇教育”為主題,分為論壇、教學觀摩及特色展示、藝術成果交流等系列活動,兩岸戲劇教育專家、表演藝術家、青年教師兩百多人匯聚一堂,共襄盛會。
台灣演員表演《布農八部合音》。 劉昌燁 攝
廖順約從事教育行業已有二十多年時間,對於戲劇融入課堂教學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語文、自然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融入戲劇。他在台灣就有編排過一場關於學習“過度捕撈”的戲劇,讓孩子裝扮成魚,以魚的角度與人類對話,互換身份後,孩子會設身處地替魚考慮,質問人類。
廖順約説,孩子在扮演魚的同時,會産生同理心,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將戲劇教育推到最前線,是一個進步的做法,要落實到每一個課堂又很有難度,但他相信,通過兩岸的交流,會逐步讓戲劇的影響真正深入到兩岸每一個孩子,做到“一門戲劇同學習,兩岸教育共前進”。
演員正在後臺排練。 劉昌燁 攝
台灣新北市秀山小學退休教師張鬱婕是“學習共同體”教學知名推廣者之一。她表示,這屆論壇,台灣聚焦的是音樂戲劇表演、舞臺表演等方面內容。就她個人來説,比較關注“學習共同體”如何運用到音樂教學、藝術教學上。
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越來越多台灣青少年舞者與大陸舞者一同登上大陸舞臺表演。對此,張鬱婕認為,兩岸青少年通過這種方式交流非常有意義。“孩子們多接觸,會讓兩岸同胞的情感永續。”
作為“首來族”,台灣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大二學生許書綺對此次論壇內容十分感興趣。她稱,來參加海青節是想感受一下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增進與大陸同胞的交流。雖是首次來大陸,由於看好大陸市場,她對西進大陸就業十分感興趣。
近年來,福州市中小學戲劇戲曲教育穩步發展,已經建立了43所兒童歌舞劇基地校。福州市中小學戲劇戲曲研究會以戲劇教育與學科課程結合為研究重點,著力推廣普及校園戲劇戲曲教育,與台灣在戲劇教育方面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
福州第三中學校長邵東生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該校大力開展校園戲劇課本劇的實踐研究活動。校園戲劇的魅力所在是用戲劇的元素設計各種體驗,滲透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身邊的每一處都成為小小的舞臺,讓孩子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小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理事胡曉玲則表示,把戲劇元素融入到課堂中,用遊戲式的方法帶入課文,可以讓孩子將自身對課文中人與物的理解,充分發揮想像,把較為平面的課文內容通過肢體和語言展現,對於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創造力和增加學習自信心、閱讀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據悉,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教育局、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主辦,福州第三中學、福州市中山小學承辦,福州市中小學戲劇戲曲研究會、福建省金蕾音樂名師工作室協辦。(中新網福州8月9日電 葉秋雲 劉昌燁)
8月9日,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實驗小學的學生在表演戲曲《甘國寶-盤答》。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福州市鼓樓科藝宮的小演員在表演舞蹈《閩苑戲夢》。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福州第十八中學的小演員在表演舞蹈《春來雨落》。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連江縣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在表演舞蹈《山裏月,外山圓》。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福州市中山小學學生在表演戲劇《盜火者嚴傳初》。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來自台灣的藝術團體在表演歌舞。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8月9日,來自台灣的藝術團體在表演歌舞。 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稿件)